中国典籍

作品数:531被引量:1231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宏文军刘性峰魏泓杨静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工智能辅助中国典籍英译实例研究——以《近思录》英译为例
《海外英语》2025年第3期32-34,共3页王孟夏 丁琪 
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2SJYB0216)。
本文以中国哲学典籍《近思录》为范例,在大型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尝试考察拥有强大语言应用能力的ChatGPT在英译典籍作品方面的表现,并分析其未来可能在英译哲学典籍方面提供的助力。
关键词:ChatGPT 近思录 典籍英译 
从汪译《道德经》论“传神达意”对典籍翻译的启示
《大连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魏建国 朱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关键词英译与阐释研究”(20BYY029)。
基于对汪榕培《道德经》的译法研究,采用数据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本文概括出两类八法,并由此指出:对原典表达形式的审美,中国译者已形成了一定的译出建构模式,其目标主要是“传”原典之“神”。而典籍翻译的根本是要找到译本实现逻辑性认...
关键词:典籍翻译 中国典籍传统译法 典籍译出流程图 
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回流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79-80,共2页毛振华 
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与汉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了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汉文化影响的融合特征。随着汉文化的不断“外流”,中国典籍通过遣唐使、贸易往来、僧侣交流等形式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经过日本学者的刊刻、抄写与引...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 中国典籍 母体文化 遣唐使 汉文化影响 回流现象 日本化 融合特征 
中国通俗文学英译研究专栏导语
《语言教育》2024年第4期1-2,共2页朱源 
自从2002年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召开和典籍英译研究会成立以来,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在国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2016)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现存古籍图书达790多万册。广义来讲,这些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具有...
关键词:典籍英译 中国典籍 英译研究 经史子集 通俗文学 文化 
论中国典籍“研究型翻译”的实践方法--基于《吕氏春秋》及其英译本的研究
《国学(汉斯)》2024年第6期1090-1095,共6页聂婉池 
在我国的众多文化瑰宝中,中国典籍是最璀璨的那颗明星。在中国发展日益蓬勃的今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更应该受到重视,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便是桥梁。而其中典籍翻译是这座宏伟桥梁之上的重要一笔。本文选取《吕氏春...
关键词:典籍翻译 研究型翻译 《吕氏春秋》 
近三百年中国典籍英译的多维透视与现实镜鉴被引量:1
《图书馆论坛》2024年第11期140-152,共13页王烟朦 孙显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美汉学发展与汉籍收藏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中华典籍《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融入新西兰中文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WKYXQN008)研究成果。
中国典籍英译是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继而反向助推中国典籍资源传承与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中国文献西译书目》《新编中国文献西译书目(1900-2017)》中甄选出1,620条相关单行本条目,运用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文献计量法,绘...
关键词:中国典籍 近三百年英译史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基于Python的中国典籍海外读者接受度研究——以《易经》英译本为例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2-49,共8页谢志明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4YY22D)。
通过运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本文采集了美国亚马逊和好读网平台里《易经》英译本Top 10的读者评论数据,分析并呈现了读者对它们的星级评价、情感取向、评论数量、主题词云图和影响力指数等接受度数据;同时还对读者评论文本进行质性研究...
关键词:《易经》 海外传播 读者评论 PYTHON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典籍翻译研究——基于许渊冲《论语》译本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0期524-531,共8页郭溢衡 
中国典籍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中西方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典籍英译一直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翻译学的兴起,该学说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
关键词:《论语》 中国典籍翻译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日本出土《千字文》木简所见中国典籍的海外流布与习写
《出土文献》2024年第3期152-168,174,共18页田卫卫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唐两京书写文化在敦煌、奈良的流布与传承”(19BZS157)阶段性成果。
公元4世纪百济儒者王仁将《千字文》带入了日本,但受材料限制,古代日本人如何书写和学习《千字文》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自1928年日本境内发现首件木简以来,有关书写学习《千字文》内容的简牍资料时有发现。将这些资料在中文语境下进行...
关键词:中国典籍 日本出土木简 《千字文》 文化传播 
二十世纪《诗经》学之一瞥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9期59-64,共6页王长华 赵棚鸽 
经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文化的根基,它层累地建构并完整、绵延性地承载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其中《诗经》因具备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温柔敦厚、主文谲谏以及美刺等价值功能,而历代传颂不衰。进入20世纪,经学被彻底...
关键词:《诗经》学 《诗三百》 主文谲谏 温柔敦厚 美刺 价值形态 早期形态 中国典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