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

作品数:48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左传》左传赋诗考论侯景之乱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领导科学论坛》《广东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回流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79-80,共2页毛振华 
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通过与汉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了既具有自身特色又具有汉文化影响的融合特征。随着汉文化的不断“外流”,中国典籍通过遣唐使、贸易往来、僧侣交流等形式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经过日本学者的刊刻、抄写与引...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 中国典籍 母体文化 遣唐使 汉文化影响 回流现象 日本化 融合特征 
回流与交融:论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回流现象——以日本《左传》研究为中心
《学术月刊》2024年第8期147-157,共11页毛振华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宋韵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中日两国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交流,书籍成了维系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中国典籍流传到日本之后通过抄写、刊刻、注释、阐释、引用、摘录等方式融入日本文化,成为日本化的中国学。大量的汉籍如日本刊刻的《左传》等又通...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 《左传》 汉学 
考证与折中:江户考据学的转折与成熟——以大田锦城《左传》研究为中心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4-109,140-141,共8页毛振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左传》学史”(项目编号:17BZW081)
江户时期,《左传》作为朱子学派、古学派、考证学派等广泛关注并争相注释研究的经典,在各学派的不断阐释与著述下,其研究呈现出趋同与争鸣并立的特点。处于江户中后期的大田锦城,深受折中派思想的影响,其学术主张体现出鲜明的折中诸学...
关键词:江户汉学 大田锦城 左传 考据学 阐释 
考证与阐释:江户时期《左传》研究的新视域——以龟井昭阳《左传绩考》为中心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3期86-87,共2页毛振华 
《左传》的日本传播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江户时期,《左传》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汉宋之争中滋养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自平安时代以来,日本学者逐渐开始学习研究《左传》,江户时代推崇儒学,伴随着清代考据学著作...
关键词:《左传》研究 《左传》学 江户时代 汉宋之争 清代考据学 江户时期 平安时代 
考证与阐释:江户时期《左传》研究的新视域--以龟井昭阳《左传缵考》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3年第6期21-29,共9页毛振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左传》学史”(17BZW081)。
《左传》的日本传播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江户时期,《左传》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汉宋之争中滋养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龟井昭阳对“周孔之教”推崇备至,其《左传缵考》把《左传》尊为孔门遗典,而对《公羊传》《毂...
关键词:江户汉学 龟井昭阳 《左传》 考据学 阐释 
考证与阐释:江户时期《左传》研究的新视域——以龟井昭阳《左传缵考》为中心被引量: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69-77,228,229,共11页毛振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左传》学史”(17BZW081)。
《左传》的日本传播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江户时期,《左传》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汉宋之争中滋养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龟井昭阳对“周孔之教”推崇备至,其《左传缵考》把《左传》尊为孔门遗典,而对《公羊传》《穀...
关键词:江户汉学 龟井昭阳 《左传》 考据学 阐释 
疫情之下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调查研究被引量:2
《领导科学论坛》2021年第3期103-110,共8页毛振华 姚祥燕 
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疫情下浙江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调查研究”(ZMKT202040)。
疫情之下的社区志愿者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加强群防群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党员是社区志愿者的主体,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成为社区防疫志愿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居民对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的参与度...
关键词:疫情 志愿服务 基层治理 社区治理 
古贺煜《左氏探赜》的注释特点及学术意义被引量:1
《国际汉学》2020年第4期46-54,198,199,共11页毛振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左传》学史”(项目号:17BZW081)的研究成果。
《左氏探赜》是日本汉学家古贺煜对《左传》进行训释的著作。他充分肯定杜预注的地位与价值,同时又辩证地认识到杜预注的纰缪之处。他在注释中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遇有争议处罗列各家观点以备之,对宋儒、清儒、日本学者的注释,既积极吸...
关键词:古贺煜 《左氏探赜》 注释特点 学术意义 日本汉学 
《孝经》引《诗》的特点及其学术意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55-58,共4页毛振华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3QN047)
《孝经》在议论之余,往往引《诗》以明之。《孝经》所引《诗》,与《毛诗》相比,文字相同者有七处,与三家诗相同者有三处。与战国其他文献中的引《诗》相比,《诗》文本保持相对的一致性,这说明《孝经》所引《诗》很可能是有相对稳定的"古...
关键词:孝经 引《诗》 自然通融 文本 学术意义 
龟井南冥《春秋左传考义》的注释方法及其学术史意义被引量: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78-89,共12页毛振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751030);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3QN047)
《春秋左传考义》是日本江户时期龟井南冥对《春秋》经文及传文中存疑的语句进行精心注解的一部重要著作。龟井南冥善于实证研究,注重义理探析和语气照应,对无法精准训释的内容或并存诸家之说以备案,或存疑不考以阙疑,从而保证了注释的...
关键词:龟井南冥 日本汉学 《春秋左传考义》 注释方法 批评 杜预注 学术史地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