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孝玲

作品数:27被引量:14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玉米耕作模式周年人工合成小麦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麦类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四川农业科技》《玉米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生态条件混合选择对4个玉米群体综合农艺性状的改良效果研究
《玉米科学》2024年第8期1-7,共7页邱贵兰 李燕 岩罕温龙 罗曦 李红梅 马孝玲 李晓叶 赵后娟 杜林 夏馨雨 唐海涛 吴元奇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1YFYZ0017);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2022ZDZX0013);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2022ZDZX001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源卡脖子“1+3”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环境友好型绿色玉米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机械化生产玉米种质创新”。
以两个温带群体、两个亚热带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混合选择法分别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态环境进行一轮混合选择,随后进行遗传平衡,第2年在4个地点进行田间综合农艺性状鉴定。研究发现,温带群体的株高、穗位高在温带环境改良效果最佳,...
关键词:玉米 群体 混合选择 改良 生态条件 
青稞种质资源籽粒赖氨酸含量的评价被引量:1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年第5期8-17,共10页刘美池 邓歆 刘新春 杨可涵 倪子涵 何雪 马孝玲 冯宗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000705);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5);四川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21YFH0113)。
解析青稞种质资源籽粒中赖氨酸含量w(Lys)的差异,对筛选籽粒赖氨酸含量高的青稞品种,提升青稞品种的食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66份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茚三酮法提取青稞籽粒中的赖氨酸,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赖氨...
关键词:青稞籽粒 赖氨酸 变异 聚类分析 分级标准 
西双版纳农作物冬季南繁气候特征及玉米南繁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2
《四川农业科技》2023年第7期15-18,共4页杜林 岩罕温龙 李红梅 周婷婷 李继章 罗曦 马孝玲 李晓叶 赵后娟 夏馨雨 李燕 唐海涛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突破性玉米及高粱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17);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玉米重大新品种培育”(2022ZDZX0013);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酿酒专用粮重大新品种培育”(2022ZDZX001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源卡脖子“1+3”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环境友好型绿色玉米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建设“机械化生产玉米种质创新”。
南繁不仅能够加快农作物基础材料的选育速度,还能缩短育种周期,推进品种审定或登记时效。西双版纳农作物冬季南繁作为全国南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种业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双版纳冬季丰富的光、热自然资源条件具备完成...
关键词:西双版纳 玉米 南繁 
西南春玉米MCO-3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增益分析
《玉米科学》2023年第2期9-15,共7页邱贵兰 李燕 李红梅 何立群 胡美琳 赵后娟 杜林 李晓叶 吴元奇 马孝玲 唐海涛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突破性玉米及高粱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17);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源卡脖子“1+3”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环境友好型绿色玉米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适宜夏播机械化生产玉米杂交种选育”;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项目。
以西南生态区9个骨干自交系为材料,建立西南春玉米基础群体MCO-0,用测交法和后代鉴定法对其进行改良,对其不同世代的群体产量及产量性状、穗部性状、株型性状增益分析。结果表明,以MCO-0为基础群体,经过两轮的改良,MCO-2群体主要目标性...
关键词:玉米 群体改良 变异系数 遗传增益 
小麦新品种蜀麦133的选育与生产应用被引量:1
《四川农业科技》2023年第3期1-4,共4页马孝玲 黄林 贺靖舒 伍碧华 
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2022ZDZX0014)。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食品产业加工原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繁荣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四川为代表的西南麦区由于特殊地理生态环境,小麦生产长期面临产量偏低、...
关键词:小麦 蜀麦133 优良品种 特征特性 生产应用 
小麦籽粒硬度研究进展被引量:1
《农业与技术》2023年第2期6-8,共3页刘培勋 蒲宗君 李晓叶 邓皓然 冉冬梅 马孝玲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2NSFSC17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2ZZCX008)。
小麦籽粒硬度是小麦品质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小麦分类、分级、定价和加工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基因型与籽粒硬度的关系、小麦籽粒硬度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等。同时,从分子机制、抗菌功能等几方面...
关键词:小麦 硬度 PUROINDOLINE 基因型 进展 
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北方农业学报》2022年第5期19-23,共5页邱贵兰 李燕 李红梅 罗曦 马孝玲 何立群 胡美琳 赵后娟 杜林 吴元奇 唐海涛 
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2022ZDZX0013);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1YFYZ0017);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源卡脖子“1+3”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项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主要粮油作物优质抗逆突破性新品种培育项目。
引进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玉米种质对日长和光周期的响应存在差异,阻碍了温带、热带、亚热带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玉米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近年来,玉米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不断得到研究并被克...
关键词:玉米 光周期敏感性 光周期途径 基因克隆 
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及育种对策
《四川农业科技》2022年第10期5-7,共3页杜林 马孝玲 赵后娟 李红梅 何立群 李晓叶 李燕 唐海涛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突破性玉米及高粱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育种攻关项目)”(2021YFYZ0017);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高效玉米重大新品种培育”(2022ZDZX001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源卡脖子“1+3”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环境友好型绿色玉米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适宜夏播机械化生产玉米杂交种选育”;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玉米是四川省重要经济作物,随着省内玉米生产的变化,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总产稳步提高。但受适宜品种缺乏、适宜农机具研发薄弱、苗期干旱、寡照、后期绵雨、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川中丘陵区夏播机收玉米...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 夏播机收玉米 育种目标 
小麦新品种蜀麦126的选育及其基因资源发掘利用
《四川农业科技》2022年第8期1-3,7,共4页马孝玲 黄林 贺靖舒 伍碧华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1YFYZ0002)。
小麦是四川省重要口粮作物和食品工业原料,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长期以来,西南麦区的小麦生产面临“产量水平较低”“抗性弱”“高产白皮品种缺乏”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小麦产业发展。“蜀麦126”是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
关键词:小麦 蜀麦126 选育 基因资源 育种应用 
我国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创新进展被引量:1
《农业与技术》2021年第22期11-13,共3页邱贵兰 林向梅 李红梅 何立群 李燕 赵后娟 杜林 李晓叶 马孝玲 吴元奇 唐海涛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突破性玉米及高粱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育种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21YFYZ0017);现代农业学科建设推进工程“抗病、机收玉米育种材料创制与方法创新”(项目编号:2021XKJS0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玉米创新团队“适宜夏播机械化生产玉米杂交种选育”。
群体改良是提高玉米有利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重要方法,是创造优良种质、选育玉米新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长期育种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玉米群体改良的研究取得的成就,介绍了我国玉米群体改良方法创新进展,同时对...
关键词:群体改良 育种方法 发展趋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