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强

作品数:8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农村包围城市藏富于民星星之火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西部(中旬·理论)》《学理论》《社科纵横(新理论版)》《齐鲁周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民生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
《齐鲁周刊》2021年第1期63-65,共3页高志强 
2010年度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社会主义本质及民生问题之关系研究”(项目编号XGY201035)。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民生视角看,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着民生需求。从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建立民生主义理想社会到毛泽东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解决吃饭问题是最基本的民...
关键词:平均地权 民生需求 民生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吃饭问题 本质体现 没收地主土地 民生视角 
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因素分析
《改革与开放》2014年第20期21-22,共2页高志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途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经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华西村的集体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平正义,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分配上坚持...
关键词:共同富裕 “一分五统” 体制创新 新农村建设 
藏富于民的重要举措分析——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年第6期9-10,共2页高志强 杜茂荣 
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编号:2010SJB720014)成果之一
文章认为,还政于民和社会综合改革是藏富于民的保障;少与民争利多让利于民是藏富于民的直接而现实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发展民营经济是藏富于民的根基。而藏富于民是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应该让它燎原起来。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藏富于民 收入分配结构 三农问题 
藏富于民的可能性分析——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
《黑河学刊》2014年第2期71-73,共3页高志强 张伟 
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编号2010SJB720014)
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均是以基本民生问题为核心。土地革命以解决农民土地为中心内容;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从小岗村开始联产承包,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则是从小康到富裕的转变。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为藏富于民提...
关键词:富于民 可能性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内涵分析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年第3期184-185,共2页高志强 
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编号2010SJB720014)
"农村包围城市"是以乡村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夺取全国政权。内在包含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重视农民和土地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内容。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目前正在经...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内涵 马列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76-77,共2页高志强 张伟 
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010SJB720014)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源和形成具有广泛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周恩来、瞿秋白等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做过理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建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是毛泽...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思想基础 实践基础 毛泽东 
藏富于民的必要性分析——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
《领导科学论坛》2012年第11期58-60,共3页高志强 
本文系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项目编号2010SJB720014)的成果之一.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投资过剩、出口受阻、消费萎缩的困境,浙江省有六成民营企业面临限产和停产局面。民工回乡潮再现,严重程度甚至超过2008年。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于通过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思想 必要性分析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星星 经济持续增长 2008年 经济学基础 中国共产党 
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具体措施探讨被引量:1
《学理论》2009年第24期215-217,共3页张伟 夏淑丽 高志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研究"(项目编号JY2008-27)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高职院校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针对相关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特点,提出了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构建 校园文化 措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