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蕾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齿轮惰轮新闻采访户外壳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赤子》《飞天》《青年文学家》《大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戴凤莲的女性形象被引量:1
《赤子》2017年第6期70-,共1页乔蕾 
本文立足于戴凤莲的女性形象,试图从其女性形象的进步性进行分析,突出具有浪漫精神和反抗意识、有胆有识和智勇双全、民族精神的女性形象的进步性。探讨其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突显其形象的丰满鲜活性和"红高粱"般蓬勃的生命张力。
关键词:戴凤莲 女性意识 浪漫精神 民族精神 
浅析庄周梦蝶故事在文学作品中意义的演变被引量:1
《大家》2010年第7期26-26,共1页乔蕾 
在历代诗文中,诗人们常常用庄周梦蝶来寄托对人生的感悟。由于寓言故事本身意蕴的丰富,因而其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象被使用时,往往被使用者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
关键词:梦蝶 哲理 情感 道德 
新时期乡土文学论
《飞天》2009年第16期8-9,共2页乔蕾 
在中国文学史上"乡土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理性概念是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说法,"乡土文学"
关键词: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 高晓声 
不知死安知生——由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看余华的小说《活着》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31-31,共1页乔蕾 
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是建立在他的基本存在论之上的对于死亡的深刻领悟,他认为死亡是人类刚一存在就承担起来的去存在的方式。人类只有领悟死亡才能获取真正的自由,而余华的小说《活着》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海德格尔这一哲学的一种呼应。...
关键词:死亡领悟 存在 活着 
浅析苏轼归老常州而又未葬于常州的原因被引量: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87-89,共3页乔蕾 
苏轼买田阳羡,归老常州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仕途的厌倦和畏惧,常州的秀美山水,常州人民及好友的真挚情谊等等,又因苏洵葬于嵩山下,其子也要去河南颍州投靠苏辙为生,所以最终苏轼葬于嵩山下。
关键词:苏轼 常州 嵩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