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烈丹

作品数:4被引量:4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史前出土文物考古地层堆积残余物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物》《考古》《文物》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考古遗址出土野生和栽培稻的鉴定问题被引量:2
《南方文物》2009年第3期72-74,71,共4页吕烈丹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丁颖1933)。1970年代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更把这一研究推向新的高潮。最近.国内外学术界就稻作在长江流域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一些重要考古学遗存是否进入“发达的稻作社会”等问题展...
关键词:稻作起源 鉴定问题 考古遗址 栽培 野生 出土 河姆渡遗址 30年代 
香港史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形态被引量:2
《考古》2007年第6期36-45,共10页吕烈丹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也提供了部分经费(项目编号CUHK 4196/02H);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提供全部经费(项目编号CUHK 4101/04H)
根据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及同位素食性分析、浮选、孢粉和植物硅酸体分析的结果,可知香港史前的经济形态是多元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香港已经出现了栽培活动。今后要继续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分析香港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史前遗址...
关键词:香港 史前 自然资源 经济形态 
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出土植硅石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4
《考古》2005年第11期76-84,i0008,共10页赵志军 傅宪国 吕烈丹 
植硅石分析发现顶蛳山遗址前三期的史化堆积中没有稻属植硅石,第四期出现数量可观的栽培稻植硅石,说明栽培稻和稻作生产技术可能都是外来的。此前,顶蛳山人从事采集狩猎经济。优越的生态环境可提供丰富的野生食物资源,这是农耕在当地乃...
关键词:广西 邕宁县 顶蛳山遗址 植硅石 文物考古 地层堆积 
考古器物的残余物分析被引量:16
《文物》2002年第5期83-91,共9页吕烈丹 
自现代考古学建立以来,器物功能的研究一直是考古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根据器物形态,参考民族学的资料来推断器物的功能,进而为研究史前和古代文化提供资料。不过,这种方法有两个主要的问题。首先。
关键词:器物 考古学研究 史前 资料 民族学 古代文化 研究史 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