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诗华

作品数:11被引量:11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园林古典园林园林艺术行道树栽培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等农业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古牡丹文化研究被引量:1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8-23,共6页陈永生 吴诗华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历史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该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传统名花———牡丹的历史渊源,探索其栽培中心及其扩散地区的分布...
关键词:牡丹文化 生产中心 繁殖地区 奇闻佚事 
竹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8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陈永生 吴诗华 
安徽农业大学校长重点青年基金研究项目(0326)
从造园要素的角度,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表现手法,遵循现代景观的设计思路,较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在园林中竹类植物的品种、功能及其造景的艺术处理手法和配置模式等;以资总结和拓展现代园林竹类景观的设计理论,丰富和提高园林植物造...
关键词:园林 竹类植物 造景 
曹雪芹及其古典园林艺术杰作——大观园被引量:8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陈永生 吴诗华 刘泉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杰作,其规划布局井然有序,曲折幽深,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和时空变化,是山水园林设计的一个典范,值得园林界参考学习。文章试图从园林艺术的角度,以一条完整的空...
关键词:红楼梦 大观园 园林杰作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与园林美被引量:7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98-99,共2页李静 张浪 吴诗华 
本文阐明园林艺术与园林美在园林造景过程中,运用的技巧、手法、合理布局,所创造的意境和景观风貌,以及各个组成因子的内涵及其关系,一个成功的园林艺术创作,主要表现在游览者欣赏的同感和共鸣,诱人入胜,情景交融,达到步移景异...
关键词:园林艺术 园林美 园林造景 意境 审美意识 艺术形象 创作手法 
行道树研究被引量:28
《中国园林》1997年第4期52-54,共3页李静 余皖苏 吴诗华 孟平 张学军 
本文对城乡道路系统绿化设计、行道树种的选择配置及栽培原则。
关键词:行道树 设计 选择 道路绿化 栽培 
关于中国牡丹历史起源及分类的探讨被引量:6
《中国园林》1997年第2期5-7,共3页张道海 吴诗华 
本文对中国牡丹的历史起源与资源分布作了考证,对牡丹人为分类与野生牡丹自然分类进行了探讨,以资牡丹研究及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牡丹 分类 资源 历史起源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被引量:5
《中国园林》1996年第4期19-21,共3页张浪 吴诗华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张浪吴诗华徽州位于皖南,居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林木密茂,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这里民风古朴,物产富饶,旅游资源丰富,有黄山、白岳、新安江、青弋江等名山大川。元代汤显祖曾赞咏道...
关键词:古典园林 园林建筑 园林 
风景林概述被引量:21
《中国园林》1995年第4期39-41,共3页孟平 吴诗华 
风景林是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由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在森林的经济分类中属特用林种之一。风景林以发挥森林游憩、欣赏和疗养为主要经营目的,一般保护较好不能随意采伐,林内蕴藏较多的珍稀动植物,是生物学、林学、生态学...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 风景林 概述 针叶树 阔叶树 
安徽淮河流域耐水湿树种的聚类分析及布局研究被引量:11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101-108,共8页彭镇华 康忠铭 於凤安 吴诗华 刘秀梅 
1992年4至5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前一年遭受特大水灾的8个县市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按所调查各县市的树种在受淹1一2月、水淹1一2m和受淹部位达到树干部的存活率,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分别归入极耐水湿、较耐水湿、微...
关键词:淮河流域 树种 耐水湿性能 选择 
合肥梅花品种调查(简报)被引量:2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71-73,共3页吴诗华 余皖苏 
合肥梅花品种调查(简报)吴诗华,余皖苏(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合肥230036)分类号:S685.17梅花(PrunusmumeSieb.etZucc.)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栽培历史,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为造园的重要花...
关键词:梅花 品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