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云

作品数:6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观赏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绒花造型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福建农业》《文教资料》《现代商贸工业》《古今农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中国古代牡丹文化史论略被引量:2
《古今农业》2016年第3期39-44,共6页李潇云 惠富平 
中国古代的牡丹栽培及观赏大致经历了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历史阶段。晋唐时期,牡丹栽培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宫廷及民间的观赏活动兴盛一时,牡丹诗歌大量涌现;分株移植、嫁接等栽培技术均已具备。两宋时期,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牡丹成为谱...
关键词:牡丹栽培与观赏 牡丹文化 花卉园艺史 
国内绒花传统手工艺研究综述被引量:7
《绿色科技》2016年第17期133-135,共3页李潇云 田海涛 
指出了绒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常常作为民间节事习俗中使用的装饰花。经过兴衰起伏的发展历程,绒花在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了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归纳,可以发现有关绒花的学术...
关键词:绒花 历史文化 工艺与造型艺术 绒花地域 非遗保护与传承 
中国牡丹的传统利用价值及其当代文化创新被引量:6
《文教资料》2016年第24期42-44,共3页李潇云 何彦超 
牡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花卉植物,其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观赏审美、药用保健和饮食等方面。历代人们对牡丹的审美偏好有所不同,其象征意蕴也随时代而发生变化。在长期的牡丹观赏与利用过程中,古人以牡丹园艺、牡丹文学、牡丹...
关键词:花卉史 牡丹观赏 牡丹食用与药用 牡丹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 
唐人游赏牡丹考述
《农业考古》2016年第4期213-217,共5页李潇云 惠富平 
赏牡丹在唐代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游赏活动。由于唐代社会开放、种植条件完备,牡丹得到大范围栽种,从皇室、士族到普通百姓,各阶层的人们纷纷钟情于此花卉,造就了适合不同人群的游赏方式,如都市游宴、郊游踏青、节庆事项等。游赏牡丹逐...
关键词:唐代游赏牡丹 参与主体 游赏方式 社会影响 
唐朝牡丹传入日本考论
《福建农业》2015年第7期175-176,共2页李潇云 
中国牡丹于唐朝时期传入日本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相传是由空海大师带入日本,但此说法并无史料支撑。考证相关文献可发现,该观点在传入时间或传入者中存在讹误。促成牡丹在唐朝传入日本的原因除唐朝种植牡丹之风盛行外,唐朝与日本的...
关键词:唐朝牡丹传入日本空海因素分析 
自行车慢行系统应用于桠溪国际慢城研究综述被引量:2
《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6期196-198,共3页李潇云 
自2011年南京高淳桠溪镇成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以来,其旅游开发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以自行车慢行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慢城发展研究、自行车系统的应用以及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希望找到三者的契合点,提出在桠溪镇引...
关键词:自行车慢行系统 国际慢城 乡村旅游 可行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