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秋文

作品数:54被引量:18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中国电影影片电影史青年导演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新作》《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电影艺术》《粤海风》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字人文、影人年谱和“重构电影史”被引量:5
《电影新作》2024年第4期4-8,1,共6页李道新 檀秋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ZD1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数字人文与中国特色电影史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3BC039)阶段性成果。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重写电影史”浪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史研究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的长足发展。在数字时代,中国电影史研究需要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影人年谱的编纂在继承与创新年谱学和目录学基础上展开,而数字人文方法在算法思维...
关键词:数字人文 影人年谱 “重构电影史” 中国电影知识体系 
开源基础设施、“影人个体数据库”与数字人文知识生产——基于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的考察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檀秋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ZD1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数字人文与中国特色电影史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3BC039);泰山学者工程研究专项“中国当代文化建构视域下的新主流电影”(项目编号:tsqn202211386)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为在数字时代更好地进行影人年谱的编纂提供了便利。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影人年谱应当超越传统形式,实现与数字时代特征相匹配的转型,以构建“影人个体数据库”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技...
关键词:开源基础设施 影人年谱 “影人个体数据库” 数字人文 知识生产 
数字时代中国电影话语生产主体的嬗变与管理被引量:1
《电影艺术》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屠玥 檀秋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批准号:22ZD10)阶段性成果。
数字时代电影话语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根茎”式生产结构和对元数据的高度依赖影响了生产主体的变化。中国电影话语的生产主体由过去的专业人士转向了更多元、复合的主体。这一变化也导致生产主体的管理方式需要相应改变,知识民...
关键词:电影话语体系 话语生产主体 众包群智 模因 
晨光美术会和鸳鸯蝴蝶派——从交际圈看史东山20世纪20年代的电影创作被引量:2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檀秋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编号:22ZD10)。
论文聚焦史东山在20世纪20年代的交际网络,考察了他与晨光美术会艺术家和鸳鸯蝴蝶派文人之间的交往经过,从影像造型和叙事技巧两个维度探讨了这两个交际圈对史东山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影响,以期为史东山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关键词:史东山 20世纪20年代 晨光美术会 鸳鸯蝴蝶派 交际网络 
跨界艺术家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电影——以晨光美术会为例被引量:3
《电影新作》2022年第4期36-45,共10页檀秋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批准号:22ZD10)子课题“中国特色电影话语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跨学科的视角来审视晨光美术会,从创作和评论两个方面考察了20世纪20年代晨光美术会会员们的电影活动,试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与中国美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晨光美术会 20世纪20年代 中国电影 艺术史 
数据库电影--理解“漫威电影宇宙”的一种路径被引量:6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1年第3期51-58,共8页檀秋文 
数据库电影可视为将数据库特点和电影叙述融合在一起,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的陈规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由22部电影组成的“漫威电影宇宙”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鲜明的数据库电影特征:多种虚构时空和现实时空共同叠加、多个不同来源...
关键词:列夫•马诺维奇 数据库电影 “漫威电影宇宙” 
流媒体与线上放映:“电影的终结”与新生被引量:7
《粤海风》2021年第1期48-51,共4页王伟 檀秋文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工智能对视听流媒体产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基于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SZ2020B041)课题成果;深圳大学高水平大学二期建设项目“数字时代我国传媒文化生态建设及治理研究”(项目号:0000020733)课题成果。
本文以视听流媒体为典型个案,探讨全球疫情下电影院全线闭馆的态势下,视听流媒体的线上放映是否再次带来“电影之死”的问题。通过电影院作为“电影的诞生”的重要维度,尝试探寻流媒体的线上放映如何带来了“电影的终结”或者说“电影...
关键词:视听流媒体 线上放映 电影的终结 电影之死 电影院 
神仙题材·英雄之旅·后启示录——论《姜子牙》的创新突破及摇摆虚焦被引量:1
《电影新作》2020年第5期81-85,共5页檀秋文 
动画影片《姜子牙》在形式上,采用了当下青年亚文化群体中广受欢迎的神仙题材,并创造性地将神仙题材与后启示录风格相结合,打造了一个末日的废墟景象,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风格;在价值观上,影片试图传达反权威、尊重个体生命价值、张扬个...
关键词:《姜子牙》 神仙题材 英雄之旅 后启示录 
“复线的历史观”与重写中国电影史被引量:15
《电影艺术》2020年第2期149-154,共6页檀秋文 
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提出的"复线的历史观"的概念,可为重写中国电影史提供新的借鉴。因此,需要从历史观念的角度入手,重建中国电影史的书写体系,为民族国家电影史的写作注入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辨析了当前中国电影研究中存在的...
关键词:复线的历史观 重写电影史 民族国家 
关于中国电影史研究主体性争论的再思考被引量:3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年第5期25-32,共8页檀秋文 
文章在对近年来中外学者有关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争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追溯了中国学者所提出的主体性思想的源头及发展,分析了跨国电影史和民族国家电影史两大研究框架所蕴含的解构与建构的思路,并对如何建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进行...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研究 主体性 争论 跨国电影史 民族国家电影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