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焰

作品数:35被引量:3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词语考释《汉语大词典》词语辞书考释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争鸣》《中国语文》《广东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旧唐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
《中国训诂学报》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熊焰 
本文选释《旧唐书》所见辞书漏收词语中的14个.这些词语多未为《汉语大词典》、《辞源》(修订本)、《辞海》等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赵文润等主编的《两唐书辞典》.某些词语虽为《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但尚存在义项漏收或误释...
关键词:《旧唐书》 词语 考释 
麦然创作与小说语言的一种可能性
《南方文坛》2017年第3期150-153,共4页熊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和小说创作都需要通过语言体现其魅力和价值。虽然面对文学创作的实际谁也无法重弹“语言决定论”的老调,但在文学创作日益网络化、传媒化、俗常化的今天,在精英文学及其创作倾向正在受到冷遇甚至嘲讽的当下,
关键词:小说语言 小说创作 可能性 文学创作 语言决定论 语言体现 创作倾向 精英文学 
唐五代四史词语考释与《汉语大词典》收词释义商谈
《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第4期163-167,共5页熊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40064);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GD12CZW06)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收词最多、规模最大且最具权威性的一部大型工具书,然而白璧微瑕,若是精益求精,尚可从具体的典籍词语考释出发,利用唐五代四史词语考释的相关成果,探析它在收词、释义方面的可商之处,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汉语...
关键词:唐五代四史 词语考释 《汉语大词典》 
唐五代四史词语考释与《汉语大词典》修订被引量:2
《汉语学报》2015年第2期24-28,共5页熊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五代四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编号:13YJA740064);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唐五代四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编号:GD12CZW06)成果
利用唐五代四史词语考释成果,探析《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可商之处,为《汉语大词典》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唐五代四史 词语考释 《汉语大词典》修订 
说“波注”
《学术研究》2014年第12期152-152,共1页熊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五代四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13YJA740064)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水部》:“波,水涌流也。”是为动词。然古今文献之中,“波”多作为名词,表示涌流之水。引而申之,又泛指流水、水。如《书·禹贡》“馀波人于流沙”,馀波谓江河之末流;《说苑·杂言》“错吾躯于波流”,波流即水流;刘禹...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刘禹锡 说文 名词 泛指 
《新唐书》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熊焰 胥俊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五代四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13YJA740064);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唐五代四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GD12CZW06)
史书词语向来就是训诂学研究的材料之一,准确释读史书词语,有助于汉语史及史学著作研究的深入。本文考释《新唐书》中诸家辞书未收或释义不当词语15条,供辞书编纂者及《新唐书》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新唐书 词语 考释 
文学批评的语言特性与文学研究的语言关涉性
《文艺争鸣》2013年第11期84-89,共6页熊焰 
文学和语言虽然是学术紧邻,同处于一个人学科之中,但是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和文学研究各司其职,各行其是,互不相扰,
关键词:文学研究 语言关 语言特性 文学批评 语言学研究 
《新五代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熊焰 姚慧 
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唐五代四史所见辞书未收词语考释"(GD12CZW06)
笔者筛选出《新五代史》中的一批词语进行考释。这些词语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大中型语文辞书及专书词典所漏收,或已收为词条但义项疏漏,或所引书证过晚。
关键词:新五代史 词语 考释 
语言之于文学的意义——汉语新文学命题的语言学思考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熊焰 
汉语新文学的概念,充分关注到语言之于文学的意义,以及汉语之于中国文学的意义。文学的语言不仅仅是文学特征和文学风格的的体现,而应该是文学的生命体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作为文学表达的必然的途径,它体现了文学的生命;语言...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 语言 生命体征 
中华书局本《香草校书》校读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2期73-74,共2页熊焰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后期资助项目"于鬯〈春秋〉四传训诂研究"(项目编号:GD10HZW01)研究成果
《香草校书》是晚清训诂名家于鬯的代表作。中华书局1984年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印本刊行了单行本。该单行本尚有较多字词讹误,需进一步订正。
关键词:香草校书 校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