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晗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循吏正史汉书生态考察春秋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史学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下半月)》《新华文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汉代循吏治政生态考察
《新华文摘》2024年第14期63-65,共3页牛子晗 
循更治政离不开其特定环境优良的自然、社会、政治生态是诞育循吏善政不可或缺的孕房,值得重视与总结。本文以《汉书·循吏传》为中心,并结合《汉书·宣帝纪》《汉书·刑法志》《汉书·地理志》等相关内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
关键词:《汉书·地理志》 循吏传 《汉书·刑法志》 风清气正 汉书 研究成果 
汉代循吏治政生态考察——以《汉书·循吏传》为中心
《晋阳学刊》2024年第3期127-132,共6页牛子晗 
汉代循吏多出自宣帝朝,循吏建树地方善政,与其所处“自然—社会—政治”三位一体的治政生态息息相关。汉宣帝时期天灾较少,偃武修文的政策促使环境优化,为地方善政奠定基础。循吏富民治平,化民以礼,移风易俗,使民众回归理性,营造良好的...
关键词:汉代循吏 治政生态 地方治理 
《史记·循吏传》撰人考辨——兼驳崔适“妄人伪托说”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牛子晗 
崔适《史记探源》断言《循吏传》为“妄人伪托”。考《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循吏传》篇目、编次皆出于司马迁,且与今本合。《循吏传》所记人物事迹源自先秦、汉初文献,经司马迁整合、综括、选择、处理,重新书写入传。而且...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循吏传》 崔适《史记探源》 
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被引量:3
《史学史研究》2023年第2期113-117,共5页牛子晗 
正史《循吏传》研究首先以文本为要,文本研究须明确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笔者近两年通读19部正史《循吏传》,发现正史《循吏传》不仅传名各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前后亦有变化。《...
关键词:春秋时期 循吏传 《循吏传》 记述内容 孙叔敖 《史记》 文本研究 正史 
正史《循吏传》传名变化及循、良、能义释被引量:2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2年第2期44-52,共9页牛子晗 
19部正史设有《循吏传》,传名先后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传名改变反映了史家对不同时代优秀官吏的认识。循本义为顺。司马迁以奉法循理的官吏为循吏,记述先秦优秀官吏。《汉书》沿袭《史记》中“循”之含...
关键词:《循吏传》 循吏 良吏 能吏 
论正史《循史传》所记德治、法治与讼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2年第7期7-13,共7页牛子晗 
德治和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工具。本文选取正史《循史传》中所记的典型案例,由事及理,由理论事,总结出古代循更在治政实践中施行德治和法治的做法与经验。循更以德治为本,目的是发展经济,惠民富民,而后教之,推行伦理教化。然而,他...
关键词:《循更传》 德治 法治 诉讼 
论新文科建设中的法学教育——从法官的社会认同困境谈起被引量:2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49-156,共8页牛子晗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往往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旨在培养法学生建立西方语境下的法律思维,并将这种法律思维视为“法律人”的行为准则。但是,这种法律思维有时难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接受了传统法学教育的中国法官在面对这种难题时,难以反...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律思维 社会认同 新文科建设 
银行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的认定与保护被引量: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68-76,共9页牛子晗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判断银行理财投资者是否应作为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时,通常依据投资者是否有“投资经验”。这种做法不仅将大部分个人理财投资者排除在了金融消费者的认定范围之外,也与行为经济学的认知偏差理论相悖。文章认为...
关键词:理财投资 投资经验 认知偏差 金融消费者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