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俊

作品数:8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同工酶杂交组合小麦种子杂种优势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科学中国人》《湖北农业科学》《西南农业学报》《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低能离子束注入对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同工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287-289,共3页毛建 杜林方 王成俊 林锡刚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四川大学合作项目(NY07011)
将低能离子束注入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的种子中,经田间播种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苗期叶片及乳熟期种子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经低能离子束处理的小麦叶片及乳熟期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酯酶同工酶的酶带及活性也...
关键词:冬春性小麦 离子束注入 同工酶 
超低能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西南农业学报》2002年第4期119-121,共3页雍志华 林锡刚 汪仕元 王成俊 瞿世洪 
关键词:超低能离子束 小麦 种子 生物学效应 同工酶 
利用超低能离子束处理小麦种子及其增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3期446-448,共3页雍志华 林锡刚 汪仕元 瞿世洪 王成俊 
s:The wheat seeds are pretreated by means of super low energy ionic beams(500eV).Field planting and indoor trial raising as well as the electrophoreses analsis of isodynamic enzyme of the wheat have shown:isodynamic e...
关键词:小麦 种子处理 超低能离子束 增产效应 
低能离子束注入对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生物效应的研究
《科学中国人》1999年第9期24-26,共3页王成俊 杜林芳 罗昌容 张兆清 刘光蓉 熊兆奎 林锡刚 
前言 离子束注入是一项高新技术,开始于六十年代初期,那时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到七十年代,这项技术迅速发展到材料科学领域中,八十年代离子束技术已成为材料表面处理的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技术。 离子束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是我国...
关键词:冬春性 低能离子束注入 小麦株高 杂交组合 生物效应 离子束技术 粒色 优良性状 粒重 穗粒数 
冬春性小麦杂交世代主要性状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研究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第2期214-219,共6页王成俊 葛琳 张兆清 韩飞 
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通过冬春性小麦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同一性状不同品种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其杂种优势较强,杂种后代表现愈好,但还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有关.因此...
关键词:小麦 杂交世代 杂交优势 冬麦性 
冬、春性小麦生态型远缘杂交途径的遗传学研究与展望(二)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1年第1期46-48,F003,共4页王成俊 张兆清 罗昌蓉 
材料和方法结果与讨论1.遗传力、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以上内容已载于1990年第6期)2.冬、春性小麦杂交的早熟性遗传分析小麦品种的成熟期取决于抽穗期。
关键词:小麦 生态型 远缘关系 遗传学 
冬、春性小麦生态型远缘杂交途径的遗传学研究与展望(一)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0年第6期46-48,共3页王成俊 张兆清 罗昌蓉 
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在小麦育种实践中,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三种生态型之间进行远缘杂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一般认为冬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寒、多穗、抗干热风、抗斑枯病和根腐病以及落黄好、品质优等一系列优良性状;春小麦品种...
关键词:小麦 生态型 远缘杂交 遗传学 
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苗期同工酶研究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1期77-82,共6页王成俊 张兆清 杜林芳 葛琳 刘光蓉 
国家"七五"攻关基金资助项目
运用垂直管状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方法,对7个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和1个87—11硬粒小麦与北川2号普通小麦杂交组合分蘖盛期的叶片过氧化物酶,乙醇脱氢酶及淀粉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F_1代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酶带...
关键词:小麦 杂交 苗期 同功酶 杂种优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