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诽谤罪言论公共名誉事项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民论坛(中旬刊)》《煤炭高等教育》《新疆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公共事项言论的刑法规制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09-120,共12页胡杰 
教育部青年项目“公民监督言论的刑事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YJC820017)。
只有在行为目的与具体行为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才可以认为行为人从事了代表合法利益的行为。有关虚名保护的利益与表现自由权保护的利益相比,后者更为优先与重要。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是误认没有过失的场合,所谓行为正当化的主张,包含...
关键词:公共事项言论 刑事违法性 基本权利 
案例教学在“刑法学”授课中的运用被引量:1
《煤炭高等教育》2016年第4期118-121,共4页胡杰 
江南大学2015年本科教育改革项目"ADR教学研究--从司法改革看法学教育转型"(JG2015038)
刑法学作为一门部门法学科,主要是对犯罪与刑罚相关的问题予以研究。在对刑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和理论知识准确传输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件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案例教学在整个刑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 刑法教学 
监督言论的中国本土化规范机制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04-108,共5页胡杰 
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青年项目"网络社会公民名誉权的刑事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USRP115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侵辱行为所保护的法律利益,是保护人的外在价值利益,并非针对人的内在价值利益;现今中国法律中无论是民事法律,还是刑事法律中有关名誉权的规定,并非来自于中国古代有关诽谤言论的规定,而是源于罗马法中对普通公民名誉保护的规定;诽谤...
关键词:侵辱行为 名誉 诽谤罪 
死者名誉之刑事救济:间接诽谤的视角
《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149-154,共6页胡杰 
"权利"与"法益"的概念需要予以区别,死者没有名誉权,但却拥有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对其社会评价也应当予以刑事救济保护;死者的名誉,更多的只是宗教立场的结论,刑法上对于死者名誉的保护,本质上是对遗族虔诚感情的保护;在死者的社会评价受...
关键词:死者名誉 诽谤罪 间接诽谤 法益 
论诽谤罪事实的界定——以洪道德诉陈光武诽谤罪案为例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年第10期86-88,共3页胡杰 任卓冉 
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青年项目"网络社会公民名誉权的刑事法律保护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USRP11573
"事实"与"判断"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由于名誉更多的是基于社会文化而存在的,因而有关诽谤罪的"事实"的界限并不明显,同样的言论的内容,对于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来说,会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结果;诽谤罪的核心是"事实",而非价值判断,有再...
关键词:事实 判断 名誉 诽谤罪 
公共事项言论刑事法问题研究
《新疆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90-96,共7页胡杰 
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青年项目"网络社会公民名誉权的刑事法律保护问题研究"(JUSRP115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有关处罚阻却事由说的解释,固然对于名誉权的保护非常充分,但对于公民依据必要的资料、根据未能进行真实性证明的言论没有予以保护,并未体现出对于表现自由权的合理、有效保护的宪法精神;公共事项言论对事实的真实性的认识存在错误的话...
关键词:公共事项言论 诽谤罪 监督权 
诽谤罪既遂标准探讨被引量:1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胡杰 任卓冉 
危险犯将刑法保护前移,扩大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范围,原则上只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诽谤罪,由于法院认定危害结果的实际困难,从解释学上解释为危险犯,这与本来的危险犯的趣旨完全不同;通过虚假事实的散布,公然对他人名誉造...
关键词:诽谤罪 危险犯 侵害犯 名誉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