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道文

作品数:29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系更多>>
发文主题:鲁迅新诗意象艺术内蕴《凤凰涅槃》《阿Q正传》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攀枝花学院学报》《邢台学院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界(理论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略论鲁迅的品格表现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年第3期48-52,共5页蒋道文 
鲁迅的品格是高尚的,令人崇敬的,但总有一些居心叵测的攻击者偏要怀疑。有感于此,于是笔者在众多材料中选择一些典型事例,分七个方面来证实鲁迅到底是怎样的品格,以此回答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人们。
关键词:生命个体 光辉品格 人格精神 崇高形象 永久意义 生命效应 
鲁迅《我的失恋》的形象色彩与艺术内蕴探析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4期93-95,共3页蒋道文 
鲁迅诗歌《我的失恋》有着鲜明生动的形象色彩和丰富深邃的艺术内蕴。分析认为,作品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用心真诚、非情所困又胸怀宽广的形象,在此基础上,从内在气质的对比突现、个性精神的大胆彰显、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和人生观念的...
关键词:鲁迅 《我的失恋》 形象色彩 艺术内蕴 
何其相似的小说结局——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小说结局浅议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年第8期53-57,共5页蒋道文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深感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小说的结局新颖自然,出奇制胜。既给人出人意料之感,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说明他们短篇小说的结局带有共同的特点,也才...
关键词:文本表现 因由阐释 深刻意蕴 艺术效应 
一曲感天动地的爱情悲歌——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演绎
《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第7期6-9,共4页蒋道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然也是文艺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孔雀东南飞》中焦刘坚贞不渝的爱情在中国民间简直家喻户晓,也赢得不少文人墨客的深情赞叹。而今又将它进行艺术演绎而搬上荧屏,使其爱情故事变得更加凄美动人,也更加悲壮崇...
关键词:爱情悲歌 文学源流 艺术内容 艺术形式 悲剧美 感召力 
春草: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的艺术典型——看电视连续剧《春草》有感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97-100,共4页蒋道文 
典型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的具有高度概括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人物形象。春草无疑是一个典型,是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的艺术典型。而这种典型的本质内涵不是直接告诉的,而是让形象说话,一切观念的东西都隐藏在形象之中,以对形象的感知...
关键词:女性形象 艺术典型 形象感知 个性特征 人生历程 艺术力量 
人性美的发掘与颂歌——影视剧《暖春》的艺术内蕴
《邢台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蒋道文 
人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美学的角度说,人性的本质应该是美的。《暖春》无疑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人性美的发掘与歌赞。这个主题的开掘与表现也是深刻的,是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是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是顺应现代人的内心要求与憧憬的。通过对人...
关键词:《暖春》 人性美 人物形象 崇高品性 艺术内蕴 艺术价值 
浅谈鲁迅“遭难”的宿命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42-46,共5页蒋道文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作家,没有哪一个像鲁迅那样生前死后都遭到命运的磨难。作为划时代的文化伟人,反却遭到如此劫难,这真是文学史上罕见而奇怪的现象,似乎也是鲁迅的宿命。应该以正常的文学批评、学术研究与学理论辩走进鲁迅、认知...
关键词:鲁迅 遭难的宿命 人格尊严 学理论辩 
“野草精神”与“硬汉性格”——论《野草》与《老人与海》之共通性特质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65-69,共5页蒋道文 张洪学 
《野草》与《老人与海》虽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却在内面精神上有着出人意料的惊人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本文试图揭示出其中相通性特质,以此给人某些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野草精神 硬汉性格 生命力量 共通性 目的性 对象化 
《野草》:傲然独立、坚韧不拔的形象集结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22-26,共5页蒋道文 
《野草》形象傲然独立,坚韧不拔,富有独特的个性与气质,将如此形象集结一起,形成一组独特的形象群,这在中外文学史上实属罕见。文章就形象的文学渊源、内涵本质、创作主体关联和艺术审美透视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加深对《野草》的认识。
关键词:形象集结 历史探源 本质特色 主体关联 审美透视 艺术呈现 
女人那可悲可叹的悲剧命运——再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83-86,40,共5页蒋道文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虽然很是久远了,其故事在现今也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历史终是一面明镜,使人在反观自身所受苦难与凌辱的历史足迹中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将更加奋然前行,努力开辟出适合自己生活的广阔道路,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
关键词:悲剧命运 文本描述 内在根由 审美透视 文学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