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煦

作品数:13被引量:3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汉口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子杂志媒体网络时代广告设计互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告大观》《艺术与设计(理论版)》《商情》《现代商贸工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技术与新材料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时尚》2024年第2期0097-0099,共3页万煦 
书籍装帧设计的本质是人与书的对话,是人与书籍之间的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增强了书籍装帧设计的表现力。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书籍装帧设计不能单纯地以传统的...
广告设计中版面的视觉流程与编排研究
《广告大观》2022年第8期0004-0006,共3页万煦 
广告主题需要通过创意的想法表现,而有创意的想法则需要具体的广告版面进行呈现。如若广告创意精彩,但其版式编排不够新颖,实际效果也往往会适得其反,达不到广告宣传的目的。重视受众接受信息的视觉流程规律和特点,运用广告版面编排的技...
关键词:广告设计 版面 视觉流程 编排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33
《福建茶叶》2017年第10期117-117,共1页万煦 
武汉市厅级项目<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复兴--艺术修复乡村>16G144;市厅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鄂西北江汉生态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17G086
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以及茶叶包装视觉效果等为根据,从中国传统元素浅析、茶叶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茶叶包装 视觉传达设计 应用分析 
信息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被引量:1
《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15期152-152,共1页万煦 
广告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广告的形式更加多元,广告设计课程以往的授课方式和实践训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而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改革。该文主要对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广告设计 教学 改革 
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落寞
《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1期74-74,共1页游洪琼 陈艳 万煦 
课题项目成果论文;课题名称:<中国传统乡村建筑的复兴--艺术修复乡村>(课题编号:16G144)
随着乡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越来越多的乡村建筑被拆或是重建,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乡村建筑逐渐被样式单一的水泥建筑所取代而走向落寞,为此,简单分析中国传统乡村建筑走向落寞的这一现状,并提出以艺术手段来修复乡村建筑现面临...
关键词:乡村建筑 艺术手段 传统与革新 
电影海报中影片片名的字体设计研究
《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第9期91-92,共2页万煦 
电影海报是电影的视觉缩影,是电影的名片,而电影海报中的片名的字体设计又是可影响到整体海报宣传的关键因素。片名的字体创意表现的方法有很多形式,本文主要从"书法表现"、"字体图形化表现"、"手写体表现"和"字体笔画变形和穿插表现"...
关键词:电影海报 字体设计 创意表现 电影行业 《花木兰》 系列电影 电影主题 广告价值 娱乐生活 中国味道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1
《美与时代(城市)》2014年第9期117-117,共1页万煦 
在当下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首先从纸质杂志的“五感”优势和传统纸媒特色分析了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的“竞合”的生存关系,又从电子杂志自身的特点和优点结合当今的时代特色,分析了电子杂志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发展要求。
关键词:纸质 电子杂志 媒体 
浅谈多媒体电子杂志的互动设计
《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21期88-89,共2页万煦 
互动性是电子杂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文章主要从电子杂志的易操作性、针对性和服务化、人性化、适量四个方面阐述了互动设计,使人们由普通读者转变为参与者,体现了电子杂志的特色。
关键词:互动 电子杂志 设计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的视觉语言浅析
《商情》2012年第48期350-351,共2页万煦 
电子杂志是网络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型杂志形式,集视觉、听觉和交互性为一体,本文主要研究电子杂志的视觉语言,从文字、图形图像、色彩、动画和视频这五大方向进行了细致分析,为电子杂志的视觉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电子杂志 视觉 设计 
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以形写神”
《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15期31-32,共2页游洪琼 万煦 
"以形写神"是把形作为基础,离开了形,神是不存在的,但是同样是写形,传神的程度又有所不同。为了写形而写形,往往容易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沼,以致所描绘的对象是僵化的、毫无生命的。只有以传神为目的进行写形,并对形的神韵作应有的强调、取...
关键词:以形写神“但求形似”与“不求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