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军

作品数:43被引量:18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稻育种远缘杂交高粱早稻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水稻科学》《杂交水稻》《农业现代化研究》《湖南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被引量:16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湖南省教委资助项目 (98- 18)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亲本籼粳程度 亚种间杂交 
群体双亲选育超级稻的设想与研究进展
《种子》2001年第1期61-62,共2页欧光道 伏军 荣冶粗 
本文提出了超级稻选育的一种新设想 ,具体指标 :一是根、茎、叶结构协调。在超级稻选育中 ,根系应与茎、叶同样重视 ,根系不仅要粗 ,要多 ,活力强 ,而且后期茎基部节位上长出的地表很多 ,对解决库源关系 ,提高大穗结实率有关键作用 ;二...
关键词:超极稻 群体双亲 选育 技术路线 
水稻育种的有利基因利用问题被引量:1
《湖南农业科学》1999年第4期12-13,共2页伏军 
水稻育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总是与那一特定时期所利用的种质有密切关系,即利用了某一种质所携带的特殊有利基因。新一轮育种目标对新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更广泛地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基因。加强有利基因的发掘...
关键词:水稻 育种 有利基因 利用 
水稻育种中的稻属种间远缘杂交被引量:2
《作物研究》1999年第2期1-3,共3页伏军 
野生稻种中有一些优良性状,是目前栽培稻品种所不具备的。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基因,进一步提高水稻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与抗性,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论述了野生稻种中目前已知的可利用性状,栽培...
关键词:稻属 育种 远缘杂交 染色体 
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成新种质超丰早1号被引量:5
《作物品种资源》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伏军 
通过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成了长江流域双季早籼新种质超丰早1号,它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穗大粒大、结实正常、生育期适中、蛋白质与赖氨酸含量高的特点,细胞学观察结果,有两对随体染色体,比母本水稻品种中87-156多...
关键词:水稻 高粱 杂交 超丰旱1号 蛋白质 
优质中熟早稻新品种湘早籼28号的选育
《湖南农业科学》1999年第3期5-6,共2页徐庆国 伏军 
湘早籼28号(原编号94早810)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采用孤雌生殖育种方法,从化学诱导剂TAM处理“浙733”的后代中,经多代选育于1994年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籼新品种。经过近年区试、生产试验及生产示范种植,...
关键词:早稻 湘早籼28号 选育 籼稻 
优质中熟早籼新品种常早籼3号的选育
《湖南农业科学》1998年第6期17-18,共2页徐庆国 伏军 
常早籼3号(原名94早816)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采用孤雌生殖育种方法,从新型化学诱导剂TAM处理“湘早籼16号”的后代中,经多代选育于1994年育成的优质中熟偏早早籼新品种。经过近年区域试验与生产种植,表现...
关键词:籼稻 品种 早籼3号 选育 
利用RAPD技术对远缘杂交后代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6
《湖南农业科学》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刘春林 伏军 阮颖 徐庆国 
利用RAPD技术对远缘杂交选育后代超丰早1号的遗传物质的来源与组成进行了分子遗传研究。初步认定水稻超丰早1号基因组中有来自高粱的DNA,并推断高粱的遗传物质在超丰早1号中约占0.27%。分析认为水稻与高粱的远缘杂交严...
关键词:水稻 远缘杂交后代 RAPD分析 分子遗传学 
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9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6期509-514,共6页伏军 徐庆国 周文新 
湖南省科委资助
根据作者近年研究结果,对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育种中杂种后代的变异、稳定世代、染色体随体、有利基因的利用及远缘杂交的实质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下观点:(1)按照杂交后代变异的特点对变异材料进行分类,有利于选择;(2)远缘杂交...
关键词:水稻 高粱 远缘杂交 育种 
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因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5期406-410,共5页刘建丰 康春林 伏军 
湖南省科委资助
为了选育产量因素高度协调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有必要对其穗粒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亚种间杂交稻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稻,24个组合中有6个组...
关键词:水稻 产量 亚种间杂交 产量构成因素 两系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