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竹平

作品数:20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母性当代作家文本童年经验母性书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评介》《小说评论》《许昌学院学报》《当代文坛》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先锋批评与文学性的重构——以上海先锋批评群体为中心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23年第6期41-46,共6页余竹平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锋小说批评与当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FZWB058;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先锋小说批评范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BWX014;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当代中国先锋小说批评史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0294。
1984年杭州会议之后,上海先锋批评群体的文学观和批评观出现了转向,借助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他们建构起了以叙事、语言、想象和个人性为核心的文学性,打破了以题材、主题、内容作为文学性评判标准的固有认知。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路径...
关键词:先锋批评 文学性 叙事 语言 
批评主体的嬗替与1990年代先锋批评的构型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22年第2期66-72,共7页余竹平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先锋小说批评与当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FZ⁃WB05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历史经验与新时代文学批评精神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BZW12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先锋小说批评范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BWX014。
先锋文学批评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多形态的批评实践,但此前相关研究缺乏整体视野,未能充分揭示其独特价值,1990年代先锋文学批评可从批评主体、批评型态和启示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批评主体主要有以西方“后学”...
关键词:批评主体 先锋文学批评 批评构型 
荒谬现实与浪漫传奇:刘震云与余华创作对比分析——以牛小丽与纪小美为例
《新乡学院学报》2021年第8期23-25,共3页余竹平 李靳怡 
刘震云一直致力于发掘各个阶层人物的思维方式,探索其生活与精神困境。余华在20世纪转型后则聚焦民间,以戏谑与幽默的口吻书写小人物的悲欢。值得关注的是,同样是塑造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刘震云与余华的写作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与特...
关键词:《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文城》 人物塑造 
断裂与生成——先锋小说的发生
《当代文坛》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余竹平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启动课题资助;项目编号:qd18109
在先锋小说发生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激活当代作家生存感受的特殊意义值得关注,但先锋小说并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经验的横向植入。我们更应看到作家基于个体独异的生命体验和心理机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解的差异性和不同的选择面向,...
关键词:先锋小说 心理机制 召唤 现代阐释学 
70后女作家的心灵物语与审美边界
《芒种》2017年第9期89-93,共5页余竹平 
作为被误读和被遮蔽的一代,70后女作家如烟花般绽放与沉寂,“美女作家”的盛名和时尚的喧嚣,遮蔽了70后作家驳杂繁复的面目和多样的创作样态,并导致了批评的偏见。因而,钩沉、审视70后的创作,客观公正地评估它的功绩和局限就成为...
关键词:“美女作家” 边界 审美 物语 心灵 客观公正 批评者 遮蔽 
铜仁万山侗族鼟锣艺术特征研究被引量:1
《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86-88,共3页张倩 余竹平 
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铜仁万山侗族鼟锣艺术文化构成解析(13QN035)
以侗族特有的鼟锣艺术为研究对象,对其源起与嬗变进行简略介绍,并对该艺术的乐器组织形式、音乐形态、表演特征进行考释,以便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品种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侗族 鼟锣 艺术特征 
当代作家的童年经验与文学情绪研究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5年第5期73-76,共4页余竹平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母性缺失与当代作家的文本生成"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ZD-062
1950、1960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交织着颓废与叛逆、冷酷与温情、嬉戏与严肃的矛盾情绪,这是由他们童年时期的"情绪事件"造成的创伤体验决定的,童年的创伤体验孕育了其作品的"情结人物",铺就了伤感颓废的情绪底色,并主导着作家的主题选择。
关键词:当代作家 童年经验 恐惧 情结人物 颓废 
母性缺失与当代作家的创作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14年第1期61-64,共4页余竹平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母性缺失与当代作家的文本生成"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ZD-062
童年经验作为个人经验的源头和基石,形成了作家们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个性化视点。尤其是母性缺失带来的创伤记忆,对于当代作家的文本生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主题选取、人物样貌、故事结构、审美旨趣以及叙述视...
关键词:母性 童年经验 当代作家 文本 
《永远有多远》的精神分析学阐释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88-90,共3页余竹平 
白大省是铁凝笔下一个独特的形象,评论者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其婚恋悲剧的成因。文章试图从荣格提出的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理论入手,重读《永远有多远》,分析阿尼姆斯的过度发展对白大省婚恋的影响,并力图揭示白大省孤苦命运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白大省 阿尼玛 阿尼姆斯 人格面具 
于怨恨中浴火重生——铁凝小说的现象学解读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13-115,共3页余竹平 
目前多数研究者习惯从正面肯定铁凝创作的独特价值,而对于其作品中人物的怨恨情结以及作者对怨恨心理的态度,却很少有论者触及。论文试图通过对铁凝小说人物怨恨心理的解读,从反面发掘铁凝对更高价值的企及和对理想人格的构建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铁凝 小说 怨恨 理想人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