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笃学

作品数:6被引量:14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末次盛冰期环境变化新石器文化考古学观察现代人起源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人类学学报》《考古与文物》《第四纪研究》《科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甘肃中部史前农业发展的源流:以甘肃秦安和礼县为例被引量:24
《科学通报》2010年第14期1381-1386,共6页安成邦 吉笃学 陈发虎 董广辉 王辉 董惟妙 赵雪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西部环境项目(4072106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K21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1094)资助
以甘肃省秦安和礼县为中心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8~7.3kaBP之间的大地湾一期栽培作物黍数量少,出现频率低,并且个体较小.而6.4kaBP之后的半坡期农作物出现频率空前提高,籽实饱满.这说明在由大地湾一期文化向仰韶文化过渡过程中栽培作物...
关键词:农业 新石器文化 秦安县 礼县 
碳同位素在史前栗黍鉴定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2
《第四纪研究》2010年第2期410-414,共5页安成邦 吉笃学 董广辉 王辉 董惟妙 贾鑫 马敏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号:2006BAK21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721061和4060109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以甘肃省秦安县和礼县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碳同位素的测定,并开展了碳同位素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即使是炭化的考古样品,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仍然是有差别的,粟较黍的...
关键词:  史前 碳同位素 
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旱作农业起源被引量:48
《科学通报》2010年第10期887-894,共8页张东菊 陈发度 BETTINGER R L BARTON L 吉笃学 MORGAN C 王辉 程晓钟 董广辉 GUILDERSON T P 赵晖 
国家引智创新群体计划(编号:B06026);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和美国太平洋边缘区研究资助项目
报道了中国北方早期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Dadiwan06探方的最新发掘成果,根据黄土-古土壤序列、绝对测年(AMS 14C和光释光测年)、气候事件年龄和考古分析,为Dadiwan06探方的地层沉积建立了6.5万年的年代框架.考古材料...
关键词:大地湾遗址 黄土古土壤地层 采集狩猎 旱作农业起源 石器制作技术 
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被引量:49
《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6期923-927,共5页安成邦 王琳 吉笃学 陈发虎 王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01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9050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21101)资助
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系统的变动,可以对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甘青文化区是我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新石器文化非常发达,遗址丰富,类型齐全,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古文化中心。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分布的变...
关键词:甘青文化区 环境变化 新石器文化 
末次盛冰期环境恶化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影响被引量:30
《人类学学报》2005年第4期270-282,共13页吉笃学 陈发虎 R.L.Bettinger R.G.Elston 耿志强 L.Barton 王辉 安成邦 张东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012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042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1058);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1-153)
末次冰期间冰段时,中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普遍较好,旧石器文化也比较发达。然而,进入末次盛冰期后,随着气温的普遍降低和降水量的明显减少,草原和沙漠带急速向南扩张,动物群也大举南迁。对于这种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国北方的旧石器文化是...
关键词:彭阳 末次盛冰期 环境变化 细石器 
“零口文化”试析被引量:6
《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吉笃学 
关键词:半坡文化 发掘 临潼县 零口遗址 考古研究 遗存 考古学 试析 简称 发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