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生

作品数:24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东晋南朝刘宝楠贵族教育史料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扬州文化研究论丛》《史学集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隋代扬州藏书考略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22年第2期51-65,共15页张连生 
隋王朝重视收藏图书,中央与地方都有大量藏书。隋文帝时期,秦王杨俊开始在扬州编纂图书,晋王杨广在这里开展大规模整理、编纂、修撰图书的活动,收藏了大量图书。杨广之后,其长子杨昭、次子杨暕镇守扬州,继续收集图书。隋炀帝即位后,他...
关键词:隋代 扬州 隋文帝 隋炀帝 藏书 
明代扬州方志学编纂的成就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20年第1期-,共6页张连生 
明代扬州在方志学方面取得许多成绩。由于扬州士绅对当地历史的关注和爱好,许多人积极从事地方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加上朝廷的提倡和地方官员观风问俗的需要,一大批本土和外籍的学者都参与到方志编纂工作之中。此时所编纂的府州县志结构...
关键词:明代 扬州 方志学 
明末宦官在扬州——《扬州文库》中的晚明宦官活动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张连生 
正史中很少记载明朝末年宦官在扬州的活动,但扬州地方志中却有不少记录,为我们研究明代扬州政治经济问题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本文利用《扬州文库》中汇集的《扬州府志》《江都县志》《扬州营志》等方志文献,考证了晚明宦官在扬州的事...
关键词:明代 宦官 扬州 
试论姚文田《广陵事略》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5年第1期82-99,共18页张连生 
清代扬州的学术文化比较繁荣,扬州地方志与地方史的编写曾经进入一个高潮时期,其中有关扬州通史类的著作就出现了三种,即汪中《广陵通典》、姚文田《广陵事略》、无名氏《扬州府图经》。其中,《广陵通典》历来以'取材之宏''立例之当''...
关键词:立例 通典 笔者 问题 扬州 广陵 事略 
历史上最早的盐法志——试论《〔弘治〕两淮运司志》的学术价值及其他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4年第2期65-88,共24页张连生 
一、《〔弘治〕两淮运司志》的作者是谁明代弘治年间编纂的《两淮运司志》,在《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各种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中均未著录,而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则有著录说:'《两淮运司...
关键词:学术 总目 著录 盐法 运司 卷数 时代 国图 
张云璈与《(嘉庆)两淮盐法志》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4年第1期81-95,共15页张连生 
一、《(嘉庆)两淮盐法志》的学术价值明清时期的《两淮盐法志》,是当时政府在两淮地区管理盐务,实施盐政,组织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征税等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后人研究两淮盐业史的重要文献。清朝曾经五次组织人员纂修《两淮盐法志...
关键词:重要文献 盐业 盐法 活动 文化 盐政 盐务 嘉庆 
爱民将军白云上事迹考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3年第2期91-118,共28页张连生 
清朝嘉庆年间,扬州府经过朝廷批准,在府学的乡贤名宦祠里增加了三位当代名人——汪应庚、李道南和白云上。此事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扬州学者林苏门(阮元的舅父)在他所著的《邗江三百吟》卷二'乡贤名宦'条中,专门记载了此事,并写诗一首:...
关键词:苏门 乡贤 图经谱 事迹 名宦 扬州 满街 品入 耳食 
个园主人黄潆泰在道光年间的沉浮——以《清宫扬州御档》为依据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2年第2期72-85,共14页张连生 
个园主人黄潆泰,本名黄至筠,有的书上又称他为'黄应泰'、'黄瀛泰',有人以为各是一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例如梅曾亮《黄个园家传》说他'讳至筠,字个园','长子锡庆,次子奭'(1)。汪鋆《扬州画苑录》卷二说:'黄至筠,字韵芬,又字个园','(黄...
关键词:长子 个园 扬州 锡庆 主人 梨园 小园 
扬州文津桥、文昌楼、文昌阁、汶河杂考被引量:1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1年第2期68-83,共16页张连生 
扬州市区文昌路与汶河路的交叉路口,有一座标志性的古建筑——文昌阁,许多人都知道,文昌阁下掩埋着一座古桥——文津桥,而文津桥下原本还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河——汶河。有关文昌阁与汶河的由来,已经被不少人写进书里,编人广播电视节目里...
关键词:文津 市区 汶河 编人 人们 扬州 古桥 
焦循与《孟子》考证学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1年第1期13-30,共18页张连生 
一、焦循以前的《孟子》考证学《孟子》一书,战国时期孟轲及其弟子共著。起初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秦朝幸免于火。西汉文帝时一度曾列于学官,以后仍被视为子书。东汉程曾、高诱、刘熙、郑玄、赵岐等曾为之作注,今仅存赵岐《孟子章句》一种...
关键词:音义 子书 战国时期 弟子 章句 考证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