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红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归来》《等待戈多》叙事模式反讽艺术反讽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新作》《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文学(下)》《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电影《花样年华》的旗袍文化和身体美学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年第10期188-188,共1页徐丽红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旗袍限花缭乱,在表面上,看似展现的是女性身体极致的美,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形体的束缚,更是传统社会道德规范和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对身体欲望的压抑。但是如何突破这种限制呢?无非是打破身体的束缚,进而大胆释...
关键词:《花样年华》 旗袍 身体 精神 欲望 
论《尘埃落定》中“他者”塔娜的规训性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年第9期155-155,共1页徐丽红 
《尘埃落定》中,塔娜的反抗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的美貌去满足自己对于理想中男性和权力的欲求,而作为全景化监狱和男权操控下的女性,她的反抗必然是徒劳的,她被情人抛弃,最后也失去了在丈夫心目中的“仙女”形象,沦为无法生育的...
关键词:塔娜 反抗性 规训性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从空符号“戈多”说起被引量: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94-98,共5页徐丽红 
《等待戈多》作为经典之作,对它的解释自然也是纷纭多样的。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主要通过分析报信的小男孩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两个等待的"符号"戈戈和狄狄以及"空符号"戈多,来探析剧本中"等待"的双重意义以及戈多身份的模糊...
关键词:《等待戈多》 荒诞性 谎言 等待 空符号 
论《一步之遥》的反讽艺术被引量:1
《电影新作》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徐丽红 王桂亭 
《一步之遥》刚一上映,就被指责为思维逻辑混乱,叙事手法繁杂,表达意义不清晰,在市场化浪潮下,姜文也开始媚俗。但在笔者看来,这部影片可谓是上乘佳作。笔者拟从"我"入手,通过分析娱乐化与非娱乐化、英雄与反英雄、生与死等二元对立的...
关键词:一步之遥 反讽 英雄 死亡 
论“中和之美”与“和谐之美”的差异性——从关羽和阿喀琉斯的形象塑造谈起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79-81,共3页徐丽红 
"中和之美",和渗中肌,中入和髓。"中"是中和的内在精神,它使中和具有坚决追求正确的特性,"和"在"中和之美"中占主导方面,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协调统一;而"和谐之美"则指人类和自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对立...
关键词:中和之美 和谐之美 差异性 关羽 阿喀琉斯 
电影《归来》“审美日常化”的解读和批判被引量:1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89-93,共5页徐丽红 
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影视是紧密相联的。张艺谋的《归来》是对严歌苓另一部力作《陆犯焉识》的改编,原小说得益于改编,可以引发广泛的社会轰动效应,而张艺谋改编后的电影《归来》舍弃原著中的宏大叙事和陆焉识对"自由"的执守,只是专...
关键词:陆犯焉识 《归来》 审美日常化 主题内容 叙事模式 表达形式 
绝望和希望中的生存者——评《万箭穿心》的李宝莉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第14期37-37,共1页徐丽红 
《万箭穿心》中的李宝莉,因夫妻关系不和,儿子对自己的不认同,遭受了一系列生活的磨难,被大部分人看作是悲剧的化身,但是笔者也发现了存在于她身上的顽强精神——反抗摇摆的新旧秩序和传统的家庭构建秩序,反叛传统的女性价值观念,可以...
关键词:绝望 希望 新旧秩序 传统家庭秩序 女性观念 
人之镜,物之镜--从中西爱情观说起
《北方文学(下)》2014年第3期196-196,共1页徐丽红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无心,无我,人心被看作是被动而平静的反映外界的明镜,而西方主动地从外部世界中获得自我的确证,大胆行使自由意志,产生于两种不同文化下的爱情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笔者在文中从这一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关键词:人之镜 物之境 无我 自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