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潜虞

作品数:26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外交外国驻华使馆使馆冷战反帝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黑龙江史志》《前沿》《历史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中国外交积累丰富历史经验
《历史评论》2024年第5期17-23,共7页李潜虞 
中国外交旨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也致力于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的责任和气度。过去,中国外交是这样做的,未来,中国外交将更加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创造更加辉煌的...
关键词:世界影响力 新中国外交 和平与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对日内瓦会议政策再探讨——基于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视角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95-114,226,共21页李潜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对亚非国家统一战线政策研究”(项目号:18BDJ069)阶段性成果。
中国对于日内瓦会议采取积极参加,努力促成印度支那地区恢复和平的政策。在中国的主导和倡议之下,中、苏、越三国解决了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的三个症结:第一,越南与老挝、柬埔寨分开解决的问题;第二,越南绝对撤出老挝、柬埔寨的问题;第...
关键词:日内瓦会议 印度支那战争 冷战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反霸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国与伊朗关系的演变(1971—1991)
《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第6期32-43,204,205,共14页李潜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对亚非国家统一战线政策研究”(18BDJ069)的阶段性成果。
冷战后期中国与伊朗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伊朗对苏联在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扩张深感担忧,中国也调整外交战略应对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这使得中伊两国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方面有了共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
关键词:伊朗 中伊关系 冷战 反霸统一战线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的实践与启示——以1956年中巴两国总理互访为例被引量:1
《南亚研究季刊》2022年第4期39-56,156,157,共20页李潜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对亚非国家统一战线政策研究”(18BDJ069)的阶段性成果
自1951年5月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并不顺畅,原因主要在于巴基斯坦加入了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两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反华军事同盟。尽管如此,中国仍按照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原则发展与巴基斯坦的睦邻关系...
关键词:中巴关系 冷战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地缘政治安全 外交理论创新 
“国强必霸”还是“国霸必衰”?
《世界知识》2022年第5期70-71,共2页李潜虞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出现了一些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疑虑和误解,一些势力则借机渲染所谓"国强必霸"理论。事实上,一个国家是否霸权主义国家,主要看它执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小不是构成一个国家是否实行...
关键词:对外政策 中国综合国力 霸权主义 伪命题 未来发展走向 国家综合实力 
美国对亚非会议政策再探讨——基于东亚冷战的视角被引量:1
《美国研究》2020年第2期70-85,6,共17页李潜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对亚非国家统一战线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8BDJ069)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冷战的特点是美国着力组建旨在遏制中国的军事同盟体系,而中国通过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力图突破美国的封锁。亚非会议成为中美两国冷战角力的焦点。美国对亚非会议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点:第一,美国不公开反...
关键词:美国军事与外交 冷战史 东亚地区 亚非会议 遏制政策 
略论新中国外交70年的理论创新
《社科纵横》2019年第10期1-7,共7页李潜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时期中国对亚非国家统一战线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8BDJ069)的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外交7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理论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不断深化对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创新国际关系理论。第二,坚持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加强外交...
关键词:中国外交 理论创新 外交战略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145-173,共29页李潜虞 
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中美关系与中国对亚非国家的政策(1955~1965),编号:3162013ZYKC01
20世纪5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定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其核心是通过对亚洲国家进行增信释疑的工作,避免这些国家加入美国组建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就是这一...
关键词:万隆会议 中国外交 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和平共处 
略论民国时期北京使馆区的历史变迁被引量:1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2期140-157,共18页李潜虞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与现状”(编号:2011SKL02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青年项目“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与现状”(编号:12KDC037)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日期:2012年8月20日
北京使馆区在民国时期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1—1941年),在这一阶段《辛丑条约》仍然是北京使馆区存在的法律基础,列强驻华使馆成立了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统一管理使馆区的公共事务。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抗战爆...
关键词:外国驻华使馆 不平等条约 修约外交 
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与现状
《前沿》2014年第13期212-215,共4页李潜虞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与现状"(项目编号:2011SKL02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外国驻华使馆的历史与现状"(项目编号:12KDC037)的最终成果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驻京。随着华夷体系思想的衰落,外国公使终于能够觐见皇帝,递交国书。进入民国时期,列强组建了管理使馆界事务公署,统一管理使馆区的公共事务,民国政府对此予以承认。抗战胜利后,北京使馆区...
关键词:外国驻华使馆 中国外交 不平等条约 修约外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