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佼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抗战时期新闻活动新闻大后方国际新闻社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与写作》《新闻大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抗战时期国际新闻社在桂林的新闻活动被引量:3
《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1期74-76,共3页杨晓佼 
2008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背景下桂林新闻事业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08BXW003
抗战全面爆发后,桂林一度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享有“桂林文化城”的美誉。据统计,当时集结在桂林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和新闻工作者等,多达1000余人.
关键词:桂林文化城 抗战时期 新闻活动 新闻社 国际 新闻工作者 文化中心 大后方 
抗战时期胡愈之在桂林的新闻出版活动被引量:2
《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6期73-76,共4页徐健 杨晓佼 
2008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背景下桂林新闻事业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08BXW003
胡愈之(1896--1986),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我国文字改革的重要倡导者和我国世界语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早年创建世界语学会,他与沈雁冰(茅盾)等成立文学研究会。“九·一八”事变后,主编《东方杂志》,并支持和帮助邹韬奋办好《生活...
关键词:胡愈之 出版活动 抗战时期 世界语运动 新闻 桂林 《东方杂志》 《生活》周刊 
抗战时期徐铸成在桂林的新闻实践初探被引量:2
《新闻大学》2011年第3期65-74,83,共11页靖鸣 杨晓佼 
2008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背景下桂林新闻事业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08BXW003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总编辑徐铸成在言论方针上力主自由民主,撰写了大量社评直指国民政府的政治腐败、物价飞涨、市政建设等敏感问题,并支持报社同人彭子冈等在《大公报》(桂林版)刊发"重庆航讯",表现出"独立思考"的鲜明风格,...
关键词:徐铸成 《大公报》(桂林版) 新闻活动 自由主义 
《大公报》(桂林版)的广告经营特色被引量:1
《新闻与写作》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张雷 杨晓佼 
《大公报》(桂林版)是抗战的产物。1939年,新记《大公报》成立了桂林办事处。原驻粤办事处的王文彬,在广州沦陷前撤退到桂林,负责桂林办事处的各项事务。1941年3月15日创刊《大公报》(桂林版),每天出版一期,每期共四版。头版...
关键词:新记《大公报》 桂林 经营特色 广告 1939年 办事处 刊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