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长学

作品数:12被引量:7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主题:增雨人工增雨碘化银液氮高炮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气象》《中国减灾》《深冷技术》《气象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对密云水库水质中Ag^+影响研究被引量:6
《气象》2006年第5期46-51,共6页赵习方 张蔷 秦长学 赵淑艳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2001BA610A0603)资助
针对2004年6月—2005年7月汛期(5—9月)在密云水库上游汇水区开展以飞机播撒AgI催化剂为主的人工增雨试验,对水库与白河入口处2个采样点水质进行定期连续监测,分析了作业期间汇水区降水量增加对水库水质Ag+及化学组分的影响,发现水库水...
关键词:人工增雨 水库水质 AG^+ 月变化 
密云水库蓄水型增水作业效果分析被引量:13
《气象科技》2005年第S1期74-77,共4页秦长学 张蔷 李书严 刘丰 赵习芳 
河北省"十五"重点攻关课题"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与关键技术研究"(03220602D);北京市重点科研课题"综合人工增雨系统示范工程"(H010810290119)资助。
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密云水库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飞机、火箭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由于2种工具作业影响区域在时、空上互相覆盖,所以需研究对飞机、火箭增雨作业综合评估方法。此方法依据长序列历史资料和较长作业资料,分别...
关键词:密云水库 增水作业 综合增雨率 效果评估 
火箭增雨作业相关技术研究被引量:7
《气象科技》2005年第S1期70-73,178,共5页秦长学 
河北省"十五"重点攻关课题"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与关键技术研究"(03220602D)和"综合人工增雨系统示范工程"(H010810290119)资助
夏半年用火箭对对流云进行增雨作业,对于抗旱和增加水资源都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人工增雨火箭性能和北京地区降水、0℃层高度等天气条件分析,认为火箭作业要选准作业时机,发射仰角根据0°C层高度和射界民居情况确定,一般应掌握在55°~75...
关键词:火箭 增雨作业 发射时机 发射仰角 
人工增雨(雪)净化大气是否可行?被引量:1
《中国减灾》2004年第3期46-48,共3页秦长学 
关键词:人工增雨 气态污染物 空气污染 净化大气 
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雨(雪)作业可行性及作业时机选择被引量:31
《气象科技》2003年第3期174-178,共5页秦长学 杨道侠 金永利 
北京市自然基金会项目"高山地基增雨 (雪 )作业装备及相关技术研究"( 80 0 10 0 2 )资助
设置于高山迎风坡的碘化银发行器增雨 (雪 )作业 ,其关键是上升气流时段的选择 ,上升气流关系着有效核入云效率。文章分析了碘化银地面发生器增雨 (雪 )作业的可行性和利用天气图、卫星云图。
关键词:人工增雨 作业时机选择 地面发生器 AgI焰弹 
北京地区雾害及消雾技术被引量:1
《中国减灾》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秦长学 
关键词:北京地区 雾害 消雾技术 自然灾害 人工消雾 
液氮消过冷雾对冷云催化增雨的启示被引量:1
《气象》2001年第7期20-23,共4页秦长学 
对用液氮消过冷雾和冷云催化增雨作业的宏、微观条件进行比较 ,找出其异同点。并根据消冷雾作业所出现的物理响应推演冷云催化后应出现的结果 ,以弥补飞机云中催化后缺少直接观测资料的缺陷 ,进而对液氮 (LN)增雨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消雾 液氮 冷云 增雨效果 LN 催化剂 
北京市高炮防雹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8
《中国减灾》2001年第2期36-37,41,共3页秦长学 刘玉超 
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北京市人工防雹新技术研究"经费资助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降雹及防雹工作开展情况 ,利用高炮防雹前后雹灾面积进行序列试验 ,得出高炮防雹后平均减少受灾面积 68%。每个区 (县 )年均减少直接经济损失从 41 8万元到 1 571万元 ,平均1 1 66万元。投入产出比从 1 :2 1到 1 :52 ,...
关键词:北京 防雹效果 经济效益 经济损失 受灾面积 
北京市综合增雨技术简介被引量:5
《气象》1999年第7期34-36,共3页秦长学 
分析了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降水的气候概况,阐述了实施人工增雨的迫切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并对所采用的飞机、气球、高炮和火箭等工具的综合增雨技术所采用的催化剂、作业时机选择、作业方法、效果检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人工增雨 作业方法 效果检验 北京市 
大雾危害和液氮消雾被引量:1
《深冷技术》1998年第3期50-50,共1页秦长学 
雾是贴地层水汽凝结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由于雾天能见度极差,使交通堵塞,车祸增加,航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关闭,造成大量旅客滞留,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各种公务活动。
关键词: 危害 液氮消雾 人工消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