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静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主题:《西游记》考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走廊文化碰撞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美术大观》《美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水丝毯被引量:2
《美术》2016年第3期126-127,共2页穆静 
丝毯是以蚕丝为原料制作的地毯,以编织打结、裁绒技术制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肃天水,作为秦非子为周王朝牧马之地,畜牧业发达,毛织产品丰富,制毯业屡兴不衰。此地处于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要道,也是中外文化的交汇之地...
关键词:甘肃天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 中外文化 远古时期 文化碰撞 少数民族 
神怪的形象 俗人的欢宴——庆阳清代《西游记》脸子谱艺术形式考析
《美术大观》2015年第10期76-76,共1页穆静 
《西游记》脸子谱是流传于甘肃庆阳地区的清代民间艺人刻画、制作面具时使用的图样,共计300多个形象,主要是孙悟空,有多个脸子谱,重点描绘其诸般变化及其与神怪的斗争等;其次是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以及各种神仙鬼怪。庆阳《西游...
关键词:《西游记》 庆阳地区 艺术形式 形象 神怪 清代 考析 俗人 
陇南石窟群雕塑材质与造型手法研究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14年第5期65-65,共1页穆静 康小花 
佛教石窟雕塑的造像方法、材料都很丰富,对其选择主要凭借石窟所在地的历史传统、地质地理与气候等条件。地域与风格、手法关系密切,特别的地域性材料与技艺的完美结合造就了石窟艺术独特的风貌。甘肃陇南地区石窟分布密集,有石窟走廊之...
关键词:木骨泥塑 石胎 悬塑 水帘洞石窟群 浮塑 造型手法 材质美 散花楼 浅刻 砾岩层 
甘肃庆阳《西游记》脸子谱考析
《美术》2013年第10期122-123,共2页康小花 穆静 
甘肃庆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地处西北黄土高原陕甘宁交接地带,土地肥沃,农耕文明发达,汉以降,随着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逐步脱离主流文明发展轨道。久远的历史与偏僻的区位,使得庆阳保留着浓郁的传统农业社会的民俗生活...
关键词:《西游记》 庆阳 甘肃 传统民间艺术 考析 西北黄土高原 政治文化中心 传统农业社会 
坚守与融合——关于中国画发展问题的思考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17-119,共3页穆静 
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画发展道路的争论此起彼伏,主流观点倾向依靠"融合中西"来改造中国画,但换一视角看,中国画只有固守传统民族精神与人文传统、保留本土艺术特质,才可能在系统内得到发展,并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关键词:中国画 西化 融合 坚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