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霞

作品数:8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稻选育温敏型叶绿素籼稻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核农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早籼S904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8
《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第2期97-98,共2页吴敬德 吴跃进 汪秀峰 许霞 
国家计委八.五攻关项目
概述了早籼S904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试种实绩及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早籼 S9042 籼稻 选择育种 高产 栽培 
诱发温度敏感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被引量:8
《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刘贵富 吴跃进 许霞 舒庆尧 夏英武 
浙江省"8812"项目
在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4、W11在高温(30~35℃)叶片呈白色,在低温下(20~25℃)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
关键词:叶色突变 温度 叶绿素 条件致死 水稻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性及灿、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1995年第4期292-294,共3页刘贵富 夏英武 舒庆尧 吴跃进 许霞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性及灿、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进展刘贵富,夏英武,舒庆尧,吴跃进,许霞(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31)光敏核不育水稻最初是石明松子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的(定名为湖...
关键词: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 籼稻 粳稻 杂种优势 
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遗传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6
《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258-262,共5页吴跃进 王学栋 吴敬德 许霞 刘贵付 
对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苗期叶片黄化性状是以一对隐性核基因为主,核质互作遗传;其叶绿体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基粒数少,基粒类囊体片层数目少,发育滞后,叶绿体缺少明显的双层膜结构。
关键词:水稻 温敏型 叶绿素 突变体 遗传 
离子注入诱变的广亲和新品系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中的应用被引量:2
《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299-304,共6页吴敬德 王学栋 吴跃进 许霞 刘贵付 
经离子束诱变处理的新广亲和系,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对产量具有均等的贡献。亲子代性状之间相关分析表明:通过选用千粒重大,每穗实粒数多、株高较矮、全生育期适中的亲本,能达到改善杂优组合的目...
关键词:离子注入 广亲和性 灿粳亚种 杂种 
雄性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现状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第1期4-7,共4页许克农 许霞 
本文综述了隐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基础理论和利用研究现状.认为产生核不育水稻的途径有四条,即自然突变、理化诱变、组织培养和人工杂交选育.大多数核不育水稻不育性遗传表现隐性单基因性状,表现两对基因性状或更为复杂的情况则较少...
关键词:水稻 雄性核不育 基因遗传 
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0
《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第1期1-3,共3页吴跃进 王学栋 吴敬德 许霞 刘贵富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离子束辐照处理早籼品种陆伍红,从M_1代中获得一个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该突变体和陆伍红相比,表现矮秆,分蘖力强,穗粒数少,生育期长,叶色随气温升高由黄变绿.测定叶绿素含量,发现无论是突变体不同生长时期,还是不同播种期的幼苗,其叶...
关键词:水稻 温敏型 叶绿素突变体 生理 
离子束辐照在水稻广亲和系选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9
《核农学通报》1990年第4期154-156,共3页吴跃进 王学栋 刘贵付 许霞 余增亮 邓建国 何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87年用离子束处理水稻广亲和系02428。M_1代辐射损伤较轻,相对存苗率达94.38%。M_2代突变谱广,突变性状包括叶绿素、熟期、育性、抗病虫性、株型、穗型等,突变频率达14.38%。获得的30多个优良突变体,经测交 F_1平均结实率为69.21%,与0...
关键词:水稻 广亲和系 选育 辐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