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栋

作品数:11被引量:29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水稻育种诱变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安徽农业科学》《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核农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遗传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6
《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258-262,共5页吴跃进 王学栋 吴敬德 许霞 刘贵付 
对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表明,离子束诱变的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苗期叶片黄化性状是以一对隐性核基因为主,核质互作遗传;其叶绿体在超微结构上表现为基粒数少,基粒类囊体片层数目少,发育滞后,叶绿体缺少明显的双层膜结构。
关键词:水稻 温敏型 叶绿素 突变体 遗传 
离子注入诱变的广亲和新品系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中的应用被引量:2
《安徽农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299-304,共6页吴敬德 王学栋 吴跃进 许霞 刘贵付 
经离子束诱变处理的新广亲和系,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对产量具有均等的贡献。亲子代性状之间相关分析表明:通过选用千粒重大,每穗实粒数多、株高较矮、全生育期适中的亲本,能达到改善杂优组合的目...
关键词:离子注入 广亲和性 灿粳亚种 杂种 
籼稻垩白与气温的关系被引量:6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133-134,共2页王学栋 夏仲炎 
稻米垩白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性,但也受气温的影响。为此探讨垩白与气温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质育种和生态区划提供参考。 试验选用南方稻区种植及垩白差异较大的12个中籼品种(表1)。1988年在六安地区农科所(N31°52'),于4月26日(Ⅰ)、...
关键词:灿稻 垩白 气温 水稻 
中籼籽粒形成期间气温与稻米垩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第2期109-112,共4页王学栋 夏仲炎 
本试验除用相关系数外,初次试用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统计分析了12个南方稻区代表性的中籼品种在不同播期下,气温与垩白率的关系,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籼稻 日均温 垩白率 稳定性 适应性 
水稻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0
《安徽农业科学》1991年第1期1-3,共3页吴跃进 王学栋 吴敬德 许霞 刘贵富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离子束辐照处理早籼品种陆伍红,从M_1代中获得一个温敏型叶绿素突变体.该突变体和陆伍红相比,表现矮秆,分蘖力强,穗粒数少,生育期长,叶色随气温升高由黄变绿.测定叶绿素含量,发现无论是突变体不同生长时期,还是不同播种期的幼苗,其叶...
关键词:水稻 温敏型 叶绿素突变体 生理 
离子束辐照在水稻广亲和系选育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9
《核农学通报》1990年第4期154-156,共3页吴跃进 王学栋 刘贵付 许霞 余增亮 邓建国 何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987年用离子束处理水稻广亲和系02428。M_1代辐射损伤较轻,相对存苗率达94.38%。M_2代突变谱广,突变性状包括叶绿素、熟期、育性、抗病虫性、株型、穗型等,突变频率达14.38%。获得的30多个优良突变体,经测交 F_1平均结实率为69.21%,与0...
关键词:水稻 广亲和系 选育 辐照 
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被引量:24
《安徽农业科学》1990年第2期105-109,共5页刘贵富 王学栋 吴跃进 
主作根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新生根只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再生稻产生新根数目多少是由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决定的.新生根主要在孕穗期以前产生,以后产生较少,只是伸长、增粗、分枝,此时的主作根系已不再生长.在再生稻整个生...
关键词:再生稻 根系 栽培 生理 水稻 
水稻理想株型的再次探讨被引量:9
《安徽农业科学》1990年第1期15-20,共6页夏仲炎 王学栋 
水稻株型育种的发展阶段、理想株型育种的模式,以及株型研究中若干理论问题,如株型育种概念、株型与功能的关系、"源库"理论与株型改良关系、加强动态株型的研究等,是当前水稻株型研究中尚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作者在《水稻理想株型的初步...
关键词:水稻 理想株型 株型育种 育种 
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机理初探被引量:185
《安徽农业科学》1989年第1期12-16,共5页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王学栋 吴跃进 刘贵付 
一、引言自从1927年Muller发现X射线能大大增加植物突变率以来,辐射植物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植物辐射育种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作物选育和培育新品种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近三十年来,诱变育种又掀起了新的...
关键词:水稻 育种 诱变 离子 
早熟早籼“21-1-3”的γ辐射诱变育种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1989年第2期14-17,共4页许诗群 朱永峰 陶仲文 王学栋 
γ辐射诱变育种是新的、有效的人工诱变育种方法之一。我省水稻辐射育种,于70年代早期就有舒城县农科所的“辐农3—5”(中晚粳,1971年推广面积这1254商);到80年代,又有滁县地区原子能所选育成的“梅桂辐”水稻良种。自1984年以来,我们...
关键词:水稻 Γ辐射 诱变 育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