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潇潇

作品数:16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对外传播》编辑部更多>>
发文主题:上海世博会外宣世博会国际社会世博园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对外传播》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有请伊恩莱特”——专访五洲传播中心国际部主任井水清被引量:2
《对外传播》2012年第12期33-34,共2页贺潇潇 
自2003年以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际媒体一起,共同制作,播出了200余小时的合拍纪录片,向全球电视观众介绍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历史文明,科研技术,以及自然地理,节目到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传播中心 国际 部主任 专访 社会经济 电视观众 文化生活 历史文明 
如何改善中国对日传播——访《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
《对外传播》2011年第9期26-27,共2页贺潇潇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
关键词:《人民日报》 日本记者 传播 中国 日本东京 中日两国 整体表现 震灾 
清明时节看开封
《对外传播》2011年第5期57-57,共1页贺潇潇 
2011年3月16日,"我们的节日——中国(开封)2011清明文化节发布会"在京召开。这场发布会有段特别的"前奏",所有与会记者都在进门前收到一个用柳枝编成的、可以戴在头上的"小柳冠"。这个特别的"道具"为发布会现场平添了几分春...
关键词:清明时节 开封 发布会 文化节 
坚持学习就能与时俱进——老记者于友谈外宣工作体会
《对外传播》2011年第4期23-24,共2页贺潇潇 
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刊登一些长期从事外宣工作的、已经离退休的老党员的专访,以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激励今天在一线的外宣工作者。
关键词:新闻记者 外宣工作 与时俱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习 《南洋商报》 《光明日报》 《中国日报》 
不断应对新的形势变化 研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被引量:1
《对外传播》2011年第2期23-24,共2页贺潇潇 
2011年1月12日下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担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北京举行。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 传播能力 重大项目 论证会 国际 开题 2010年 中国外文局 
国新办举行新年招待会
《对外传播》2011年第1期9-9,共1页贺潇潇 
2010年12月16日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2011年新年招待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会上致辞表示,将更加积极开放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信息,传播中国声音,促进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新月异的中国。
关键词:招待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际社会 2010年 办公室主任 国际饭店 中国 
“进一步提高国际传播的专业化水准”——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
《对外传播》2011年第1期10-11,共2页贺潇潇 
过去一年国内发生了很多大事,世博会、亚运会、舟曲泥石流灾害等等,这些事件会对我国新时期国际传播理念的更新起到哪些促进作用?2011年我们应该如何扬长避短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采访了...
关键词:国际传播 北京大学 学院 新闻 副院长 专业化 传播理念 国际形象 
世博会案例馆的环保外宣
《对外传播》2010年第9期19-20,共2页贺潇潇 
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许多媒体称为“绿色世博”、“环保世博”,在城市最佳实践园区的诸多案例馆中,滕头、杭州和厦门三地通过各具特色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特色的环保理念,为世界各国医治国际“城市病”贡献出“中成药”。
关键词:2010年上海世博会 环保理念 案例 “城市病” 外宣 国际社会 中国特色 多媒体 
聚焦世博拼实战——《上海日报》副总编辑吴正谈世博外宣
《对外传播》2010年第7期19-20,共2页贺潇潇 
英语《上海日报》创刊十年来,已经成为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甲台,每年被境外主流媒体转载新闻数量达13,000到15,000条,在外籍读者中树立了及时准确、版式新颖、英语纯正和图片生动的口碑,成为他们在上海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来源。
关键词:《上海日报》 对外宣传 副总编辑 聚焦 新闻数量 主流媒体 信息来源 英语 
用“藤篮”拉近与中国人民的距离——访西班牙馆中文媒体负责人阳月
《对外传播》2010年第7期21-22,共2页贺潇潇 
西班牙国家馆这个被中文媒体和许多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大篮子”的上海世博会外国展馆,造型独特,引无数世博园游客驻足观赏。这个“藤篮”究竟蕴含了哪些深层的含义,带着对西班牙馆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的好奇,本刊记者采访了西班...
关键词:中国人民 西班牙 负责人 媒体 中文 距离 上海世博会 设计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