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春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北京四合院中国传统园林园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雕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园林技术》《中国摄影》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核心内容举要
《民艺》2023年第2期136-141,共6页赵玉春 
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建筑体系,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各类官式建筑和民居等。与这一传统建筑体系相关的营造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实践、传承和物化...
关键词:四合院民居 营造技艺 核心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教主题公园与历史文化挖掘
《雕塑》2023年第2期66-67,共2页赵玉春 
在我国的旅游产业中,大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旅游目的地产品,如主题公园、实景演出和各类新型的宗教景区等。本土化的主题公园按照建设的时间顺序,以河北正定县的荣国府、宁荣街,深圳华侨城的锦绣中华、民俗村、...
关键词:深圳华侨城 民俗村 旅游目的地 主题公园 荣国府 锦绣中华 世界之窗 实景演出 
公共空间设计中非物质文化的引入——以临沂市陶然·水榭华庭社区为例
《雕塑》2021年第5期34-35,共2页赵玉春 
我国现代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主要来源于近现代的西方,虽然公共空间设计在西方也同样是古已有之。但这类概念的明确提出与成为一种职业设计体系的发生,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为基本时间坐标。如果大致地划分,现代公共空间设计的内...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 场地设计 公共建筑 非物质文化 时间坐标 类概念 水榭 总体设计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的范围被引量:1
《古建园林技术》2021年第1期46-49,共4页赵玉春 
以遗留至今的中国传统园林实例和历史文献为依据,总结出"功能与目的""主题与现象""手段与成就"等三个主要方面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特征。以此为标准,举例说明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很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园林"实例...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 社会学意义的园林 建筑学意义的园林 
传统“公共空间”中的园林景观
《雕塑》2020年第4期52-53,共2页赵玉春 
中国古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是以"公共风景区园林"的形式出现的。较早的这类公共空间如《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东门之池》《东门之杨》(陈国都城位于现河南省淮阳市)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这三首诗中的内容来看,都与男女情...
关键词:公共空间 古城遗址 核心地带 龙山文化 《诗经·陈风》 园林景观 东门 中国古代社会 
略论中国传统园林的成熟阶段
《古建园林技术》2020年第1期55-57,67,共4页赵玉春 
从对相关历史资料的解读和分析来看,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间,要远远早于以往研究者普遍认为的唐宋时期,并且这种“成熟”与所谓“写意山水园林”的出现并无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拥有不同园林的条件 写意山水园林 
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的历史文化形态被引量: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赵玉春 
北京四合院民居传自于明朝时期的山西四合院民居。因两地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性等完全不同,在形成北京四合院民居之际,其营造技艺中的规划布局、基本形制、建筑形象、建筑装饰和建筑功能等,与原山西四合院民居有了很多不同。...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民居 山西四合院民居 北京四合院传统 营造技艺的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访谈被引量:4
《中国艺术时空》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赵玉春 张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作为2009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牵头社区(群体),十年来,贵单位在确保项目存续力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取得了怎样的保护成果?赵玉春:中国传统木结构营...
关键词:营造技艺 传统木结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体系 赵玉春 国家非遗 木结构建筑设计 
在科学的光环下——天体摄影及其他科技摄影
《中国摄影》2008年第9期58-65,共8页赵玉春 
先让我们看几个实例。 展现我们面前的第一幅作品是位于仙女座中的星系M31(大),M32(下小)和M110(重叠于M31左上)。
关键词:科技摄影 天体摄影 光环 科学 仙女座 M32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