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印

作品数:13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伤寒论《伤寒论》六经病但见一证便是反佐法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医药学报》《河北中医药学报》《国医论坛》《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探阳明病内涵
《河北中医药学报》1998年第3期2-3,18,共3页郭忠印 卢月英 罗亚萍 
当今一些研究《伤寒论》的学者,包括中医院校使用的《伤寒论》教材在内,皆认为阳明病当概括为两大类型的实证:“一为燥热亢盛,肠胃无燥屎阻结的热证,二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搏结而成燥屎”。可又说:“以热证实证为主,但也有寒...
关键词:伤寒论 阳明病 内涵 里热实证 
试论少阳病为经腑同病被引量:1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2-3,共2页郭忠印 吴风全 
试论少阳病为经腑同病河北医科大学伤寒教研室郭忠印,吴风全历代多数医家,均将太阳病与阳明病分为经证与腑证。近年来,少数医家也开始探讨将少阳病分为经证与腑证。笔者以为少阳病与太阳病、阳明病不同,它不病则己,一病即成经腑问...
关键词:少阳病 经腑同病 小柴胡汤 
“但见一证便是”之我见被引量:2
《中医药学报》1992年第3期6-8,共3页吴凤全 郭忠印 
《伤寒论》110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应当如何理解,历代医家纷然。笔者殚思竭虑,偶获一得,敢忘卓陋,略陈微见于下。一但见一证便是,是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审证标准“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
关键词:伤寒论 研究 
《伤寒论》辨证论治思维规律探讨
《国医论坛》1991年第6期1-4,共4页郭忠印 吴凤全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掌握其辨证思维规律,可以使临床诊断思维规范化,不仅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掌握六经辨证论治的方法,也可使临床医师在运用六经辨证论治时,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缩短临床诊治时间,提高诊治质量.因...
关键词:伤寒杂病说 辨证论治 思维规律 
经方反佐法的研讨被引量:2
《中医药研究》1991年第4期21-23,共3页吴风全 郭忠印 芦月英 
仲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内经》十三方及治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发展了《内经》治则的理论,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疗效卓著的良方。所著《伤寒杂病论》成为'开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的名著。其处方不仅药味少...
关键词:内经 反佐法 经方 
中风先兆近年证治概况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1年第4期9-12,共4页吕志杰 吴凤全 郭忠印 戴挂满 
中风先兆,亦称小中风或中风前驱症状,其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颇相类似。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早有认识,历代医籍均有记载。西医直到七十年代才确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的重要先兆,在短暂性脑缺...
关键词:中风 中医 
以脉象变化推断六经病进退
《河北中医》1990年第2期46-48,共3页郭忠印 芦月英 
平脉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主要方法。全书397条,关于脉诊的原文就有146条,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书中尚有“辨脉法”(34条),“平脉法”(42条)专论脉法。且《伤寒论》各篇命题均以“辨××病脉证并治”为篇名。说明仲景对切脉尤为...
关键词:脉象 六经病 
刘守真著作述要
《河北中医》1988年第F07期28-31,共4页宗全和 郭忠印 阎艳丽 李渡华 牛兵占 芦月英 
刘完素(1120——1200)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北省河间县人,后人称之为刘河间,完素自幼酷爱读书,好学不倦。程遭济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序文中指出,完素“自幼耽嗜医书,千经百论,往往无所取,因披玩《素问》一经,朝勤夕思,...
关键词:《素问玄机原病式》 著作 《素问》 刘河间 刘完素 河北省 
评《伤寒论方临床实验录》
《河北中医》1988年第4期26-28,共3页郭忠印 
邢老名锡波(1906~1977),河北省青县人,为近代天津名医。自幼天资聪颍,好学深思,年近弱冠,习读医书,辛勤砥砺,无师自成。邢老不但医技精湛,而且一生著作甚丰,除有十余篇影响颇深的学术论文外,还著有《脉学阐微》、《邢锡波医案选》、...
关键词:临床实验 伤寒论方 《伤寒论讲义》 学术论文 邢锡波 河北省 
试论阴虚发热被引量:1
《河北中医》1988年第1期42-43,共2页郭忠印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按其病因分类,大抵可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按其性质而论有实热虚热之别。虚性发热虽有阳虚、气虚、阴虚、血虚、营卫失和之不同,但以阴虚发热最为常见。本文拟就阴虚发热的有关内容略陈管见于下。
关键词:阴虚发热 常见症状 病因分类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