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作品数:25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电源技术》编辑部更多>>
发文主题: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更多>>
发文领域:电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科技》《电源技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日本近期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发新动向
《电源技术》2013年第5期723-724,共2页陈梅 
九州大学利用碳纳米管成功制出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 近期九州大学利用碳纳米管成功制出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剂。此成果由九州大学工学研究生院的中蝇直敏教授等人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的在线版上。
关键词:燃料电池 催化剂 研发 日本 九州大学 碳纳米管 研究生院 性能 
便携式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
《电源技术》2013年第4期528-529,共2页陈梅 
日本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先进制造工艺研究部机能组件化研究组藤代芳伸组长,山口十志明主任研究员等近期开发出便携式燃料电池系统。这种系统是利用管状微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制作出来的,电极的构造通过纳米级水平...
关键词:燃料电池系统 便携式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研发 先进制造工艺 直接利用 操作控制 
空气中工作的新型锂空气电池
《电源技术》2012年第12期1774-1775,共2页陈梅 
近年来汽车用蓄电池的开发成为关注焦点。锂离子电池与其它可充电电池相比,具有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等优点,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型能源之一。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的Li-EAD计划中设定了...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 空气电池 车用蓄电池 综合开发 可充电电池 工作电压 循环寿命 新型能源 
大阪府立大学制作的钠离子蓄电池室温下驱动成功
《电源技术》2012年第11期1599-1600,共2页陈梅 
大阪府立大学的林晃敏助教及辰已砂昌弘教授等研究小组对显示钠离子传导性的无机固体电解质进行了新的开发,用新开发的固体电解质制作的全固体钠蓄电池在室温下驱动成功。此成果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在线版上。
关键词:大阪府立大学 钠离子 蓄电池 驱动 室温 制作 固体电解质 离子传导性 
日本制成由一种有机半导体组成的太阳电池
《电源技术》2012年第9期1261-1262,共2页陈梅 
日本科学研究机构-分子科学研究所(IMS)的平本昌宏教授研究小组,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用单一有机半导体材料富勒烯(C60)分子单独形成薄膜,成功制成p—n同质结的有机半导体太阳电池,已得到验证。
关键词:有机半导体材料 太阳电池 日本 体组成 科学研究机构 科学研究所 研究成果 富勒烯 
日本研究所燃料电池催化剂新进展
《电源技术》2012年第8期1081-1082,共2页陈梅 
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近来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如辅助催化剂的开发及提高电极的催化剂活性上有了一些新进展。
关键词:催化剂活性 燃料电池 研究所 日本国 物质材料 助催化剂 
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光电极的合成被引量:1
《电源技术》2012年第7期928-929,共2页陈梅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简称产综研)2012年3月中旬报道了新开发出用氧化物半导体光电极能将水分解制氢的“叠层光电极”。如图1所示。图1显示了使用此次开发的氧化物半导体电极将太阳能转变为氢能的转换反应状态。表明碳酸盐电...
关键词:氧化物半导体 光电极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合成 反应状态 水分解制氢 半导体电极 太阳能 
日本高效率供氢装置的研发
《电源技术》2012年第6期780-781,共2页陈梅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简称产综研)于2012年3月19日发表了开发出在常温常压的水中,促使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蚁酸(HCO2H),并能使蚁酸分解的可相互转换反应催化剂,使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提供不含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关键词: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氢气 研发 装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常温常压 二氧化碳 相互转换 
2012年日本国际电池展览会
《电源技术》2012年第4期454-455,共2页陈梅 
日本国际电池展览会每年春季在东京台场举办。今年2月29日-3月2日期间,日本国际电池展览会,即第八届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展(FCEXPO)、第三届国际蓄电池展及第五届国际太阳电池展(PVEXPO)同期举行并顺利N落下帷幕。
关键词:燃料电池 展览会 国际 日本 太阳电池 蓄电池 
新型储氢材料-多金属氢化物的开发
《电源技术》2012年第3期299-300,共2页陈梅 
日本理化研究所近期开发出新型储氢材料——具有团簇结构的多金属氢化物,并通过观察氢的流动性,明确地分析出其结构。此项成果是与中国大连理工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法国的研究所共同研究,发表在《NatureChemistry》科学杂志上。
关键词:金属氢化物 储氢材料 开发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团簇结构 研究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