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煜

作品数:9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语河湟汉族青海方言汉语构词历代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古汉语研究》《青海社会科学》《高原文化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吴栻诗作管窥
《高原文化研究》2023年第4期105-116,共12页陈良煜 
吴栻字敬亭,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毕生奔走于河湟、河西走廊和宁夏等地,教过书,做过幕宾,身世坎坷。嘉庆八年(1803年)病逝于家中,享年64岁。吴栻存世的诗文内容丰富、数量巨大,在历代河湟文人中独占鳌...
关键词:吴栻 诗作 排律 
河湟汉语漫议——丑语、昵称与打搅儿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18-24,共7页陈良煜 
丑语是一种攻击性的社会行为,属于俗文化,它能直观的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和价值观,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地域性、层次性;青海河湟由于人口的多来源、多地域,加上少数民族影响,丑语不仅富有特色,还有表述很委婉的丑语,有些则显示出对男女...
关键词:河湟 丑语 昵称 打搅儿 
形声字声符表义述略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5-11,共7页鲍树柏 陈良煜 
本文回顾了形声字"声符表义"这一特点的发展过程。重点讨论了形声字声符表义产生的原由并把声符表义形声字的字义与其声符义之间的关系做了划分,即分化关系、引申关系、借声关系,同时讨论了"声符表义"形声字在汉语语源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形声字 声符表义 分化 引申 借声 
河湟汉族来源与青海方言的形成被引量:1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02-107,共6页陈良煜 
自赵充国率兵进入河湟屯田,汉王朝在此建县设郡后,汉语就已扎根于河湟。河湟汉族来源于中原各地,自西汉以来汉族一直是河湟地区的主体居民,汉语一直在该地占主导地位。河湟汉语随本地政局的变化和中原移民的到来而不断演化,青海方言的...
关键词:青海方言 来源 时间 
汉语“胡”、“洋”之历史文化义涵探析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03-106,共4页陈良煜 
本文通过对“胡”“洋”语素词的考察,论述了含有“胡”“洋”两词语素的词中保留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和许多事物传入中土的大体时间、路线。众多带“胡”“洋”语素的语词记录了早期汉民族优越的民族心态和后来自卑、自信心不足...
关键词:汉语 “胡” “洋” 历史文化 
“狼跋其胡”质疑被引量:3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97-99,共3页陈良煜 
There are diverse explanations on the poem“Lang Ba Qi Hu”(狼跋其胡)in the BinFeng Part of the Book of Songs.The contradictory and unreasonable situation is mainly due to following the ancient standard away from its ...
关键词:狼跋其胡 语境 
汉语韵律释例
《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71-73,共3页陈良煜 
关键词:汉语 韵律 语言 音乐性 音调 
历代尚色心态的变异与汉语构词被引量:4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109-112,共4页陈良煜 
由于文化、风俗、传统的不同 ,人们对于色彩的好恶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我国历代尚色心态变异的阐述 ,指出这种变异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 。
关键词:文化形态 颜色 尚色心态 变异 汉语构词 
切语词散论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陈良煜 余飞 
切语词是受双声迭韵的影响产生的词,与语速密切相关,语速加快可由两个音节合成一个音节,语速延缓可使一个音节分为两个音节,但其词汇意义不变。切语词的使用是为了隐讳和求趣,大多出现在口语和民间文艺中。
关键词:切语 语词 音节 语速 双声 词汇意义 口语 民间文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