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

作品数:50被引量:10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国家认同少数民族民族团结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探索与争鸣》《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部法学评论》《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被引量:1
《社科纵横》2018年第6期5-8,共4页马进 
甘肃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GS[2015GHB0185);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GZJG2016-A09);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GZJG2016-A01)成果;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甘肃各民族交往国家文化基础构建研究"(2016B-069)
本文从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点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理解和研究基础之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还包括建...
关键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从萨奇曼教学模式到网络教学模式的转变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81-83,共3页马进 王瑞萍 
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重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2014-A0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ZJG2016-A01)的阶段性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所有大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判断与选择,而不仅限于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萨奇曼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把学生当做纯粹只是接受客体的方法,网络探究模式是在这一基础上适...
关键词:萨奇曼教学模式 网络探究模式 
以唯物辩证法指导精神扶贫被引量:3
《社科纵横》2017年第9期35-39,共5页马进 王瑞萍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法宝。在精神扶贫的实践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至关重要。把唯物辩证法用好就要注意处理好贫富、智愚、精神和物质等关系,注重精神扶贫对物质扶贫的反作用,改变忽视精神力量的观念。调查表明,贫困...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精准扶贫 精神扶贫 
国家认同是怎样进行的--宗教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61-65,共5页马进 王瑞萍 李靖 
甘肃政法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重大项目《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要问题研究》(批准号:2016XZD10)阶段性成果
个人信仰的相似性和族群文化的一致性构成宗教认同,命运的相互依赖性和文化的相互结合性构成国家认同。在我国社会生活平等的不分层结构融合模式里,作为各民族"参与式"的国家认同在其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的相遇"乃是不可避免的谁也不能...
关键词:宗教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适应 
论法德结合的社会治理价值导向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53-57,共5页马进 张发旺 
甘肃政法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重大项目"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要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XZD10)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法德结合的社会治理价值导向,是良法和善治的结合,能够强化公民参与共建的责任,注重日常管理中的知行合一,倡导和鼓励符合法德的行为,制约和惩处违背法...
关键词:法德结合 社会治理 参与共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教育刻不容缓--甘肃省大学生国情掌握情况调研报告被引量:1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马进 王瑞萍 郭丽蓉 周芳 
甘肃政法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重大项目“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要问题研究”(2016XZD10)成果
本调研报告围绕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设计了九个相关的基础性常识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我国的这一基本国情知之不多、知之甚少。皮尔逊级差相关检测表明:大学生对中国是一个统一的...
关键词:大学生 统一多民族 基本国情 
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断裂与冲突——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身份转换的现象和本质被引量:2
《世界民族》2016年第4期55-62,共8页马进 王瑞萍 刘建宁 周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西北地区族际交往交流交融国家文化基础构建研究"(项目号:15XMZ075);2015年甘肃政法学院校级重点项目"甘肃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文化基础研究"(项目号:GZFXZDLW006)的阶段性成果
马来西亚一部分华人选择信仰伊斯兰教,加入马来族群,这种身份转换从表面看是经济利益驱动所致,即他们希望借助族群身份的转换享受国家给予土著的优惠政策;然而,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转换实际上呈现出一种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断裂和...
关键词:马来西亚华人 文化身份 族群认同 国家认同 穆斯林 
国家认同:文化解释视角的探讨被引量:6
《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马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西北地区族际交往交流交融国家文化基础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5XMZ075)的阶段性成果
对国家认同的文化解释是"深描"与"浅描"的结合,这个结合表现为"认知—情感"反应模式的构建。这个构建的形成标志着被称为人的"社会性大脑"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确立。在"认知—情感"反应模式里,国家认同构建最重要的路径是符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国家认同 文化解释 符号体系 
论宗教信仰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以宗教信仰的集体行动逻辑为视角
《开发研究》2016年第1期167-170,共4页马进 王瑞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西北地区族际交往交流交融国家文化基础构建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5XMZ075)
在宗教信仰的集体行动逻辑中,作为起点的西北少数民族个人具有民族身份、国民身份两个身份,是民族角色、公民角色两种角色的扮演者。这个双重性决定了西北少数民族既要认同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也要认同民族共同体所在的国家。这两个...
关键词:宗教信仰 集体行动逻辑 互动关系 
论宗教信仰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互动关系——以“趋社会性情感”为视角的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王瑞萍 马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西北地区族际交往交流交融国家文化基础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XMZ075);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甘肃各民族跨文化交往"(甘宣[2015]17号)
"趋社会情感"是人类合作情感需求、合作心理需求的体现,西北少数民族以宗教信仰为互动轴心,通过"趋社会情感"构建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情感世界、想象共同体世界和智者世界及各民族相互之间的内生性、外生性和共生性相结合的民族互动关系。...
关键词:宗教信仰 民族互动 趋社会情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