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利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20世纪中国文学城乡对立坚守李佩甫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江苏社会科学》《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儒家修身文化对旅游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资源性意义被引量:1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4-16,75,共4页刘英利 
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儒家文化对旅游类院校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之意义研究”(项目编号:J17RA46);2016年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计划项目“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对青少年人格建构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SDYSA160308)的部分研究成果。
儒家“修身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发展及中国人的思想修养乃至人格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性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是儒家“修身文化”的思想基础,“重义轻利”则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这些思想内蕴与旅游类院校的...
关键词:修身文化 人才培养 义利观 旅游业 
传统与先锋——柏祥伟小说创作论
《滨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91-94,共4页刘英利 
柏祥伟的小说是传统与先锋的结合。其创作传统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极为重视故事,以事件推进情节发展。同时,他又尝试着以现代艺术方式结构作品,并试图为自己一些作品注入现代主义内涵。尽管他的一些努力并不成熟,但其探索的勇气值得肯定。
关键词:柏祥伟 小说 传统 先锋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75-79,共5页刘英利 刘新锁 
"人的自由"这一现代性概念具有"人的整体解放"与"个体自由"双重内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将个人自由与自主权利作为人实现现代转型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大批作家多将"人"的觉醒和个人解放作为文学创作的自觉追求。20世纪30年代末,在初...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性 个体自由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及其效应被引量:1
《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70-75,共6页刘新锁 刘英利 
自产生之初,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元素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个体自由、个性解放与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整体现代转型交织在一起。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者对前者形成强势压制,激烈吁求自由与个性的知识分子纷纷向各种群体回归。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文学效应 
道德立场的坚守与困境——对李佩甫小说的一种解读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169-174,共6页刘新锁 刘英利 
李佩甫的大部分小说都采用了一种道德立场的价值评判方式,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中隐含着的“城乡对立”模式和道德完美状态的乡村女子形象塑造。其小说在对传统道德观念之虚伪、空洞及道德面具下遮掩的人性丑恶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呈现...
关键词:李佩甫 城乡对立 道德立场 小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