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轶

作品数:6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文教资料》《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电力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浅谈和谐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被引量:2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9-101,共3页谭冰 杨晨 刘轶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以和谐为理念。和谐的本质和内涵、提出的时代背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
关键词:和谐视野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和谐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讨被引量:6
《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1期170-173,共4页刘轶 徐欣国 唐超文 
长沙理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开放基金(课题编号:08jdyb12)的研究成果
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价值观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高校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为了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和谐育人与育人和谐...
关键词:和谐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探讨 
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刍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613-614,共2页刘轶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蕴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高校要强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措施,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 
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9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62-63,共2页唐超文 刘轶 
针对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象征和一种推动革新的力量,而且已经具有了文化的涵义,并且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的特点。从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对传统大...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浅析
《文教资料》2008年第25期203-205,共3页刘轶 唐超文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蕴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08年第14期204-206,共3页刘轶 唐超文 徐欣国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对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势下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
关键词:延安精神 理想信念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