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为善

作品数:9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壮族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甑皮岩遗址龋病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人类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壮族骨盆的体质人类学调查被引量: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1-7,共7页卢为善 朱芳武 
目的:为掌握壮族骨盆的结构特点并向临床应用提供骨盆的形态学资料,作者对来源于壮族居民世代聚居地区,生前资料比较完整可靠的壮族成人骨盆标本100例,进行体质人类学调查。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进行了28项线性测量。结果:得到了壮...
关键词:骨盆测量学 壮族 结构特征 
从国人骨度推算身高的公式及其比较被引量:1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34-40,共7页朱芳武 卢为善 林映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对200例华南广西贵港人骨中完整骨块的骨度与身高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16个直线回归方程。用随机抽样的50例标本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了回测。从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测身高4个方面对各骨度与身高的关系作了评价,...
关键词:骨度身高 回归方程 华南人 
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居民的龋病被引量:15
《人类学学报》1997年第4期271-273,共3页朱芳武 卢为善 
作者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16例龋病作了观察。这批遗存的人骨材料的患龋率为93.75%,龋均为6.07。该遗址居民患龋病的普遍性及严重性远大于同时代的居民及现代居民。
关键词:龋病 甑皮岩遗址 新石器时代 
颅容量计算公式的探讨被引量:3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共4页朱芳武 卢为善 张瑛美 韦国庆 
报告了确知生前状况的51例男性及60例女性壮族成年颅容量的测量结果。对这批颅骨的90项测值与相应颅容量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建立了男女通用的颅容量计算公式。并用男女各30例随机颅骨样本对所建立的公式进行回测。结果表明...
关键词:颅容量 人体测量 人类学 
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2例儿童的年龄问题被引量:4
《人类学学报》1995年第2期147-150,共4页朱芳武 卢为善 
作者报告2例于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正处于换牙期的儿童乳、恒牙更换及其被磨耗的状况,讨论了从他们的牙磨耗级估计的年龄与从其乳、恒牙更换关系估计的年龄的误差,并提出用现代人牙磨耗级估计史前人类年龄的意见.
关键词:牙磨耗 年龄 新石器时代 
广西壮族颅骨的非测量性状被引量:5
《人类学学报》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朱芳武 卢为善 
本文报告广西马山县州圩村一组确知身前状况的壮族成年居民男性80例,女性84例颅骨非测量性状的观察结果.并对结果作了讨论.
关键词:非测量性状 壮族 广西 颅骨观察 
广西壮族胸骨的性别差异被引量:1
《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1期125-127,共3页卢为善 朱芳武 
壮族成人胸骨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以来源于壮族居民世代聚居地区,生前资料比较可靠的干骨标本进行此项测量,为积累国人体质调查资料,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法医学及解剖学等提供数据。
关键词:胸骨 性别差异 壮族 现代人 广西 
广西俫人的体质特征被引量:3
《人类学学报》1992年第1期27-33,共7页朱芳武 赵东风 林华柱 廖善璠 马儒争 周芳龄 杨顺和 卢为善 
本文报告对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的俫人成年居民111人(男性60人,女性51人)进行的活体调查结果。结果表明,俫人体质特征属中华民族的华南类型,与广西壮族及海南岛黎族有比较接近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活体观察 活体测量 Lia人 体质特征 
广西壮族与广东汉族颅骨特征的比较被引量:1
《人类学学报》1990年第2期178-179,共2页朱芳武 卢为善 雷一鸣 
壮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自秦代以来,壮汉杂居,互相通婚,血缘混杂。因此,壮汉居民在体质特征上是否存在区别一直是有关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有关研究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相去甚远。丁细藩等(1985)报告,壮族与汉族在体质特...
关键词:颅骨特征 壮族 汉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