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遗址

作品数:37被引量:8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卢为善朱芳武高明刚林玉石覃政教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收藏》《农业与技术》《陶瓷科学与艺术》《西部探矿工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博物馆研学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为例被引量:1
《广西博物馆文集》2023年第1期321-328,共8页彭敏 史习刚 
为了积极推动博物馆研学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博物馆里的文物和藏品及文化资源进行观摩、学习,激发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博物馆研学很有必要创新自身的研学教育方式和品牌创建。本文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研学品牌的建设和发...
关键词:博物馆 研学 甑皮岩 品牌 
中国文明的起源探索——桂林甑皮岩遗址陶器研究初探被引量:1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年第10期44-49,共6页陈向进 胡大鹏 
陶器起源研究,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西桂林市发现甑皮岩等三个万年古陶遗址,出土的史前陶器极为丰富,证明桂林为独立的陶器起源地的可能性极大。甑皮岩遗址出土陶器拥有清晰的广西双料制陶技艺六项基本特征,呈现出...
关键词:中华文明 陶器起源 甑皮岩遗址 
试论甑皮岩遗址出土的凹石
《考古与文物》2023年第5期61-69,共9页付永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贵州贵安牛坡洞遗址资料整理与研究(2012—2020)”(编号:22&ZD247)的阶段性成果。
凹石是华南史前时期常见的石质工具之一。针对其使用方式和功能的推论和研究,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出土了大量凹石,对其类型、颜色、质地、体积和重量,以及器表残留的使用痕迹等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为认识凹石的使...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 凹石 功能 使用方式 
广西桂林市甑皮岩遗址砾石工具的技术-功能分析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考古》2023年第1期65-78,共14页周玉端 李英华 韦军 王然 周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走马岭史前城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231)的资助。
“砾石工业”常被用来描述早更新世-全新世早中期华南和东南亚大陆广泛存在的一种打制石器文化遗存[1]。顾名思义,它是指生产石器工具的原料来自河中的卵石或其他块状毛坯。与世界其他地区旧石器文化现象的命名方式有很大不同,砾石工业...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 砾石工业 技术-功能分析 类型学 
上饶万年仙人洞与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陶器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年第1期30-31,共2页王团华 
桂林甑皮岩遗址和上饶万年仙人洞遗址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环境相似,两者都是喀斯特地貌的岩洞,发现有遗迹现象的洞穴的周围必然有其他人类遗迹的洞穴存在,桂林多达百处,万年仙人洞周边800米的范围内人类活动的洞穴有3处。其二,...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 仙人洞 出土陶器 洞穴 上古时期 桂林甑皮岩 上饶 
甑皮岩遗址植物遗存及生存环境研究
《农业与技术》2021年第21期33-35,共3页张菡夏 
甑皮岩遗址植物遗存的综合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早,在1980年进行了第1次植物遗存的孢粉研究,2001年第2次发掘之后又进行了一次植物遗存的孢粉、植硅石以及浮选法研究。综合多种数据,现在已经可以基本复原甑皮岩史前人类的谋生手段和遗址周...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 植物遗存 生存环境 
桂林市甑皮岩与大岩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被引量:5
《考古》2021年第7期83-95,F0002,共14页刘晓迪 王然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步氏巨猿的摄食行为及对其演化和灭绝的潜在影响”(项目编号:41773008);“多稳定同位素示踪黄牛家养化的文化特征: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项目编号:41373018)的资助。
通过对广西桂林甑皮岩和大岩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人和动物骨骼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研究,可知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环境较稳定,以C3植物为主,有少量C4植物。先民主要摄取淡水类动物资源,早期人群在食物选择上...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 大岩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人群生存策略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桂林甑皮岩遗址的文化解读被引量:4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2期7-11,17,共6页张俊杰 漆招进 
桂林甑皮岩遗址经1973年和2001年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灰坑、灶、石器加工点、墓葬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等遗物,以及大量先民食弃的动物遗骸,文化堆积达3.2米,备受考古界、史学界学者的关注,他们从考古学、...
关键词:甑皮岩遗址 文化解读 甑皮岩人 
华南地区新石器早中期动物骨中羟磷灰石的污染鉴别及机制——以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为例被引量:5
《第四纪研究》2021年第1期189-200,共12页刘晓迪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3008)资助。
了解古代人(动物)骨羟磷灰石的污染,是对其开展C、O稳定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开展的研究较少,华南地区尚无报道,由此导致我们对此区域人群生存方式的变迁以及农业的产生与扩散等一些重要...
关键词:华南地区 骨羟磷灰石 红外光谱 污染鉴别 C、O稳定同位素分析 
洞穴遗址保存环境的探测与研究--以桂林甑皮岩遗址为例被引量:2
《中国岩溶》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卫敏洁 姜光辉 郭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269,41977168)。
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洞穴遗址是传承和发扬遗址文化的重要前提。文章以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为例,通过对遗址的探测与监测,在认识遗址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其在保存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保护遗址的可能措施...
关键词:甑皮岩 洞穴遗址 保存环境 探测 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