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青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补品《一个女人》《萧萧》叙事时间叙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民初日记体小说的“男子作闺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150-155,158,共6页叶晓青 
民初的日记体小说存在"男子作闺音"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读者的喜好以及中国的文学传统有关。民初的这类日记体小说比较明显地打上男性作者的烙印,作者按照心目中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来塑造女性,并且时常会提及女主人公的"愁"和"病"...
关键词:民初 日记体小说 男子作闺音 
试析柔石小说中的男性话语被引量:1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64-66,共3页叶晓青 
柔石的小说在叙述女性时透出男性话语,忽视了女性的主体性。全知叙述者的频繁使用构成了男性叙述的权威;外部视点的采用又将女性放在客体和被看的位置。这种话语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关键词:柔石 男性话语 全知叙述者 
时间形式蕴含的两重叙事——从《萧萧》、《一个女人》叙事时间看沈从文矛盾的女性观被引量:3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43-45,共3页叶晓青 
沈从文的《萧萧》和《一个女人》两篇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安排反映了作者的女性观。顺叙、反复叙事的技巧既反映了作者对女性混沌、愚昧生活状态的否定,又透露出他对女性这种自然、顺从状态的留恋。这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
关键词:沈从文 《萧萧》 《一个女人》 叙事时间 女性观 
巴金小说男性“弱者”形象的性格成因被引量: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1-12,共2页叶晓青 张慎琳 
巴金创造了一系列男性“弱者”形象,如《家》《春》《秋》中的高觉新、陈剑云、枚,《雾》中的周如水,《寒夜》中的汪文宣等。这些“弱者”形象具有相似的性格——懦弱、忍让、忧郁。时代背景是这种性格的成因之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
关键词:男性'弱者'形象 性格成因 时代背景 传统文化 个体性格 
独特的叙述视角与反讽意味的生成——吴组缃《官官的补品》的文本分析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第11期33-34,共2页张慎琳 叶晓青 
《官官的补品》从主题思想上来看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的描写黑暗农村社会的作品并无二致。然而作者吴组缃在《官官的补品》中运用了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让地主家的儿子官官来担当第一人称叙述者,使独特的叙述者身份与文本的讽刺意...
关键词:故事与话语 叙述者身份 反讽 话语表达方式 
试论《小城三月》的叙述技巧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86-86,共1页叶晓青 
关键词:《小城三月》 叙述技巧 叙述人称 叙述方位 技巧运用 叙述角度 “我” 小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