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崇云

作品数:9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历史系更多>>
发文主题:学术史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原始经济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档案学通讯》《东南文化》《安徽史学》《南京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皖北商周青铜器的发现与初步研究被引量:3
《安徽史学》2013年第6期106-111,118,共7页周崇云 陆勤毅 朱华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11BKG004)和<安徽淮北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13BKG007)的阶段性成果
皖北地区青铜器已有较多发现,并涵盖商周各个时段,器形多样,文化风格多属于中原系统,也不乏一些地方特色,但不够突出,总体上尚未形成若干标志性地方器型。皖北沿淮河一带区域在文化特征上与淮河以南区域联系更加紧密,北部地区则与中原...
关键词:皖北地区 商周青铜器 器物特征 学术史 
安徽江淮地区商代遗存初步分析被引量:1
《江淮论坛》2012年第4期137-140,共4页周崇云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11BKG004)
通过对安徽江淮地区已发现的商代遗存进行分析,可初步把安徽江淮地区商代遗存分为二里岗上层期、中商期、殷墟期三个阶段。各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反映了中商时期商文化对包括安徽江淮地区在内的南方仍有较强的影响力。晚商时期商文...
关键词:安徽江淮地区 商代遗存 分期 文化因素 
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4
《安徽史学》2012年第3期94-102,共9页周崇云 朱华东 陆勤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11BKG004);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淮地区夏商周青铜礼器研究>(SKQN001)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江淮之地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已有80余年的历史,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可以将学术史分为三段,即萌芽期、发展期和初步繁荣期。受材料所限,前期研究的时空范围十分有限,参与学者少,研究方法单一。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处于逐步发展阶...
关键词:商周 江淮青铜器 学术史 分期 
试论“中山大道”的多重符号价值
《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129-133,共5页周崇云 卢海鸣 
本文从辨析南京中山大道的名称由来入手,揭示了它在当时发挥的政治符号作用,分析了它所具有的交通枢纽和城市轴线的双重功能,评述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中山大道 政治符号 交通枢纽 城市轴线 文化载体 
安徽霍邱徐台汉墓发掘报告
《东南文化》2009年第4期37-43,共7页周崇云 
2005年霍邱发掘的三座汉墓,形制相同,均为平面呈刀形的土坑竖穴墓,时代为西汉晚期以后至新莽时期,为研究这一地区汉代文化增添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霍邱 汉代 墓葬 发掘 
英年早逝的清代宫廷画家张若澄
《东南文化》2009年第1期115-117,共3页周崇云 吴晓芬 
清代宫廷绘画艺术影响极大。宫廷画家张若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绝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对其画作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关键词:清代 绘画 艺术 
《余氏宗谱》中所见桐城派名家佚文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周崇云 江小角 
检阅《余氏宗谱》可发现桐城派主要代表作家戴名世、姚鼐、姚永朴的三篇佚文,这既弥补了三位作家文集的缺失,又为研究桐城派名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桐城派 戴名世 姚鼐 姚永朴 佚文 
档案文书检验中的激光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2
《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3期61-63,共3页周崇云 
关键词:档案文件 检验 激光技术 档案鉴定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被引量:1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8-14,共7页周崇云 
淮河流域有丰富而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本文利用考古发现的资料,探讨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状况。本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已发展相当成熟,栽培稻、粟等农作物,渔猎、采集和家畜饲养业仍起重要作用,同时,淮河流域的原始制石、制玉、制...
关键词:淮河流域 新石器时代 原始经济 史前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