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

作品数:12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宪法变迁宪法修改利益分享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地理标志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法制与社会发展》《学术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国和美国宪法变迁比较分析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7年第7期63-70,共8页李晓波 吴家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宪法价值评价研究"(14BFX026)的阶段性成果
《基本法》之前,德国宪法变迁受到实证主义国家法学和理性国家哲学传统的影响,宪法变迁的"事实性"色彩比较浓厚,耶林内克"事实规范力"范畴集中体现了这种特点。《基本法》之后,宪法变迁主要体现为宪法法院的宪法解释。美国宪法变迁理论...
关键词:宪法变迁 宪法解释 司法解释 宪法基本价值 
宪法解释权分配的理论模型分析--以“本位主义”为中心被引量:4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3期102-117,共16页李晓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宪法价值评价研究"(14BFX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宪法价值实现研究"(12YJA820082)的阶段性成果
在分权模式下,"本位主义"主张所有政府分支都享有宪法解释权,宪法解释权遵循"民主"的分配原则。而社会力量则通过政府分支间接参与宪法解释活动,享有实质宪法解释权。"多元"参与者的偏好共同决定了宪法的最终含义。"本位主义"中政府分...
关键词:宪法解释权 本位主义 理论模型 司法机关 偏好 
刍论我国人大代表履职制度的完善——以人大代表“个体履职制度”为视角被引量:3
《理论导刊》2017年第3期12-14,19,共4页李晓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宪法价值评价研究"(14BFX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宪法价值实现研究"(12YJA820082)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人大代表的"集体履职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随着我国社会变迁,人大代表"集体履职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大代表制度建立的初衷,不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立足现实实践,...
关键词:人大代表 履职制度 个体履职 集体履职 
宪法变迁的逻辑结构分析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1期28-33,70,共7页李晓波 吴家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宪法价值评价研究"(14BFX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宪法价值实现研究"(12YJA820082)
宪法变迁是宪法实施过程中的一种宪法变化现象,是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一个概念,这决定了宪法变迁的逻辑结构也必须从规范层面和事实层面进行把握。从规范层面来讲,宪法变迁主要由实质主义宪法、刚性修改程序和变迁机制三个要素组成,而事实...
关键词:宪法变迁 实质主义宪法 刚性修改程序 宪法性事实 
论宪法变化的形态被引量:3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16-129,共14页李晓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宪法价值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4BFX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宪法价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12YJA820082)的阶段性成果
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关系,本质上是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矛盾运动的过程。根据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宪法变化分成宪法革命、宪法修改和宪法变迁三种形态,三种变化形态内在规定性和相互关系与宪...
关键词:宪法革命 宪法修改 宪法变迁 宪法变化 
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被引量:4
《法学论坛》2016年第3期15-24,共10页吴家清 李晓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宪法价值评价研究>(14BFX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宪法价值实现研究>(12YJA82008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宪法的变化形态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修改,另一种是实质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变迁。宪法变迁作为一种重要的宪法变化形态,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形式广泛存在的,它对中国改革实践发...
关键词:宪法修改 宪法变迁 实现机制 中国共产党 
再论宪法的守护者——兼论中国宪法守护者问题被引量: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36-52,共17页李晓波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实施在于具有内在的保障机制,能够防止一切侵犯宪法的现象发生。因此,宪法守护者是宪法结构的内在需要。由于各国宪政文化传统的差异,宪法的守护者并没有统一和普遍的标准。历史上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
关键词:宪法 宪法监督 宪法守护者 
论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法制意义被引量:6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78-87,共10页李晓波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中国法治化进程也逐步向前推进。在此背景下,中国地方省市逐渐出现了公众参与立法的现象,这不仅从实践层面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立法质量,实现"立法型"法治到"实施型"法治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公众参与 地方立法 法制意义 
论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价值取向的转变被引量:1
《西部法学评论》2015年第4期23-38,共16页李晓波 
联邦宪法是在邦联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继承了邦联条例一些基本的原则。但是,联邦宪法构建的制度与邦联条例有着根本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从二者的文本结构上得到集中体现。邦联条例是各主权州之间协议的产物,奉行"州权至上"原则,其...
关键词:邦联条例 联邦宪法价值取向 
论《邦联条例》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以征税权为视角被引量:2
《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4期55-64,共10页李晓波 
征税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权力,为国家的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近代宪政国家,征税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宪政逻辑。《邦联条例》是美国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文件,其产生、存在都与征税权有着密切的关系。《邦联条例》体现了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
关键词:征税权 《邦联条例》 自由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