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淑钦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师陀小说创作艺术特色师陀小说异乡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花溪》《宜春学院学报》《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师陀小说创作的主题内蕴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9期37-38,共2页叶淑钦 
文章尝试从师陀小说中的"恶托邦"世界来阐释师陀小说创作的主题内蕴,人普遍处于一种难以逃脱生命的恶托邦的世界,人生的恶托邦,无处不在的荒凉、虚无、绝望、死亡,师陀把这些提升为人类命运的普遍性、本质性存在。这是师陀作品在精神上...
关键词:师陀 “恶托邦” 主题内蕴 
试论师陀小说中人称代词的妙用
《花溪》2021年第21期0243-0243,共1页叶淑钦 
在现代文学中,巧用人称代词可使叙事效果倍增。在师陀小说中的叙事人称上频繁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事,叙事人称的指代没有确定性,既将读者、叙事者与叙事人物高度卷入到文本空间中,又使得叙事人称的体验普遍化。这些人称代词的使用使得师...
关键词:师陀 泛指化 人称代词 
试论师陀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花溪》2021年第21期0246-0246,共1页叶淑钦 
作为活跃于 30、40 年代现代文坛的作家,师陀的创作显示出相当的个性与艺术独特性,其小说背景的泛化、情节的简化和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使得文本实现了“普遍所指”的功能和高度的散文化、象征化,从而使作品的内在意蕴升华为弥散在所有人...
关键词:师陀 泛化 简化 类型化 艺术特色 
师陀小说中“跋涉者”的形象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11期29-29,共1页叶淑钦 
师陀小说中的主人公“跋涉者”一直在跋涉,一直在寻找精神家园的生命历程,作者所企图阐发的是一种人生的幻灭感和虚无感。小说中“跋涉者”的形象象征了人类企图超脱这种生命虚无感的焦渴,而最终却无可逃脱虚无与死亡的命运。
关键词:师陀 跋涉者 形象 
师陀人生和创作的异乡体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41-43,共3页叶淑钦 
乡土是师陀从事创作的重要主题模式。家庭给师陀带来的巨大的创伤,影响着其对人对事的看法,造成师陀对于故乡刻意的疏离感,由此影响了其作品的价值取向。师陀擅长将人性中固有的恶描述出来。在进入城市后,他依然运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
关键词:师陀 乡土 异乡人 创作 
师陀文学史定位的异质性
《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89-92,共4页叶淑钦 
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通常按照流派来纳入到文学史的整体叙述和阐释框架中,师陀的文学史定位一直引发研究者的争议和关注,左翼评论家与京派评论家都拒绝将其纳为本流派作家。通过对师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师...
关键词:师陀 文学史 定位 异质性 
网络语言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33-34,共2页叶淑钦 
网络语言、词汇伴随着积非成是,在适应网络交际需要的同时,也孪生了许多言语垃圾,这在某种意义上使传统的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要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问题的组合,冲煞和忤逆了网络交际的和谐情境和温馨氛围,故需要辨析和澄清网络...
关键词:网络 语言交际 问题 原因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