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明

作品数:8被引量:2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病因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临床内科杂志》《四川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清除幽门螺杆菌过程中血清特异性IgG、IgA、IgM的变化被引量:4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年第5期66-68,共3页王丕龙 杨致邦 余建平 龚能平 李华平 李宗明 
研究清除HP过程中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方法51例pU伴Hp感染者,用三联疗法清除Hp,用ELISA法前瞻性定量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A、Ig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9周,23例Hp转阴者,IgG、lgA、lgM平均滴度比治疗前分别下降14·2%、15.1%、7....
关键词:ELISA 幽门螺杆菌 IGG IGA IGM 
胃食管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被引量:5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3年第2期50-51,共2页李宗明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主要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松弛,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下段。这种现象可属生理性,常于正常人餐后出现,但因反流量不多,时间短暂,反流物即被清除回至胃内,并不致...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食管炎 反流性 
新型胃动力性药物西沙必利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第9期400-403,共4页陆永德 陈士葆 李宗明 
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胃动力性药物,通过肠肌层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而起作用。其效果比胃复安强100倍,可增强胃部收缩,提高胃的张力,改善胃窦阳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加速胃肠道内半固体或固体食物的转运时间,且无抗多巴胺副作用。可用于胃...
关键词:西沙必利 胃动力性药 临床应用 
肝性脑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进展被引量:1
《临床内科杂志》1991年第2期1-2,共2页李宗明 
肝性脑病是多种病因所致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元明显抑制,系以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以来,对其发病机制虽有许多研究,但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对本征的治疗可以提供一些新的理论根据。病因不论...
关键词:肝性脑病 病因 病理 
解毒用血液灌流吸附剂研究——交联琼脂包膜活性炭微囊的制备和性能被引量:4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0年第3期173-178,共6页陈跃明 汤先觉 徐昌喜 李宗明 
卫生部科研基金88107044
本文报道的交联琼脂包膜活性炭(Cross-linked Agar Coated Activated Charcoal,CAAC-Ⅲ)的制备方法是,球状活性炭与4%琼脂悬浮液混合,在90~100℃加热,于有机溶剂中成型后,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所得制品能耐受121℃的...
关键词:血液灌流 吸附剂 解毒 活性炭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研究被引量:4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年第2期57-60,共4页祖毅 张成芳 王丕龙 李宗明 
消化性溃疡系多病因性疾病。其发病除胃酸/胃蛋白酶的攻击作用外,尚与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内分泌及遗传因素有关。本文综述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以及防治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线索。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 病因 
慢性肝病的氨基酸代谢紊乱与支链氨基酸治疗进展被引量:1
《四川医学》1989年第2期99-103,共5页李宗明 
肝脏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场所。由食物消化吸收而来的外源性氨基酸、体内分解代谢而来的内源性氨基酸在肝脏合成蛋白质,同时进行必要的糖质新生,并将多余的氨基酸变成尿素,从而调节控制氨基酸进入周围组织与血浆。
关键词:肝病 氨基酸 代谢紊乱 支链氨基酸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被引量:1
《临床内科杂志》1989年第2期7-8,共2页李宗明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致今未明,因此缺乏特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隆病(CD)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但二者在近期疗效与防止复发方面则有区别,一般在UC优于CD.本病应以内科治疗为主。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免疫抑制剂 肠病 IBD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