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才

作品数:26被引量:2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学科WTO可持续发展邓小平民主革命时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咨询与决策》《社会科学论坛》《中国科技论坛》《社会主义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
《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4期234-238,共5页俞丽君 杨德才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是在继承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树立了科学观。对于科技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社会对科技影响的初步分析是这一阶段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科技思想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的若干思考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3-15,共3页俞丽君 杨德才 
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是在继承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树立了科学观。对于科技社会功能的认识以及社会对科技影响的初步分析是这一阶段科技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科技思想 
朱德科技思想研究被引量:1
《学术论坛》2006年第9期15-18,共4页肖赞 杨德才 
朱德作为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对科学技术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对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进行了长期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基本思想,如科技价值思想、科技人才思想、科技强军思想、科技交流与合作思想等。它对丰富毛...
关键词:朱德 科技思想 研究 
试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及意义被引量:1
《生态经济》2006年第5期51-54,共4页凌志 杨德才 
文章深入探寻了西方社会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理论 产生 意义 可持续发展 
论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杨德才 肖赞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当前党建方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也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了新的机遇,它促使共产党员思想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有助于共产党员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 共产党员 先进性 
科技进步与科学发展观的展望被引量:2
《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8期9-10,共2页刘和胜 杨德才 
从科技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树立实现科学发展观后的美好前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倡导绿色科技,要求科技进步成果更合理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技进步 科学发展观 科技展望 展望 绿色科技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试析邓小平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几大战略思考——纪念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二十年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杨德才 余发良 
邓小平总是把科技连同教育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他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了长时期的战略思考,形成了一套改革的总体设想:两个面向”的战略、开放式战略、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同时并举的战略、变对科教的领导为服务的战...
关键词:改革 科技体制 现代化建设 
新时间概念的定义探讨——为对立的时空概念寻求弥合之路
《世界科学》2005年第5期44-45,共2页凌志 黄静 杨德才 黄德固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有关时间概念的争论已延续百年,看似不可并立的观念,实质上却是从不同的角度在分别描述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绝对性和相对性;我们将这一对立互补的矛盾概念称为新时间概念。新时间概念能否有助于平息时空观之争...
关键词:时间概念 时空概念 定义 经典力学 相对论 相对性 绝对性 时空观 物理学 
新中国高等教育两次改革与调整之个性比较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许爱凤 杨德才 
比较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异同 ,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表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社会经济功能 自身发展 个性 新中国 历史 异同 阶段性特征 调整 中国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作用分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11期36-39,共4页杨德才 粟多树 
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基金项目"科教兴鄂与鄂兴科教研究"([2002]007)成果之一
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鲜明对比成为当今湖北省的一大奇特现象。如何充分发掘人文社会科学的后发优势,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服务,实现“两个转变”是探讨的焦点之所在。
关键词:湖北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经费 科研管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