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池

作品数:11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两栖动物角蟾科系统发育属间物种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科学通报》《时珍国医国药》《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四川动物》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两栖类皮肤石蜡切片样本量探讨——以峨眉髭蟾毛细血管丰富度为例被引量:1
《四川动物》2020年第3期274-280,共7页许双 戴强 张丕珠 郑渝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181;31572243)。
石蜡切片是量化两栖动物各种皮肤特征的常用技术,但在两栖动物中缺乏取样标准。血管密度等无法直接度量的特性可能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探讨这类特征的取样标准有利于实践工作。本研究对雄性峨眉髭蟾Leptobrachium boringii表皮下毛细血管...
关键词:石蜡切片 两栖动物 皮肤 毛细血管密度 样本设计 重抽样 
棘腹蛙线粒体局部重复序列非排序聚类
《四川动物》2018年第3期261-267,共7页曹跃 夏云 郑渝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181;31572243)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局部串联复制后,涉及区域具有多基因拷贝、假基因化、大量插入缺失的特点,难以排序和构建基因树。而不依赖排序的聚类方法理论上可用来归纳和展示这类序列的差异,但未见相关评估和运用。本研究选取棘腹蛙Quasipaa b...
关键词:棘腹蛙 线粒体DNA 非排序比对 聚类 重复序列 拓扑结构距离 蛋白编码序列 最大似然树 
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易位和非易位种群5SrDNA及端粒序列(TTAGGG)_n的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分析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13年第16期1498-1504,共7页卿立燕 夏云 郑渝池 曾晓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28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SCX2-EW-J-22)资助
棘腹蛙广泛分布于四川盆地周边及毗邻的低山区.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在棘腹蛙中存在5种由易位引起的核型,这些核型随机分布在不同的种群中.5S rDNA和端粒序列(TTAGGG)n是染色体鉴定和演化研究的良好标记.本研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
关键词:棘腹蛙 荧光原位杂交(FISH) 5S RDNA 端粒序列(TTAGGG)n 种下 
基于亲缘关系的红蛤蚧与黑蛤蚧药效再评估被引量:1
《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7期1730-1733,共4页顾海丰 夏云 彭锐 郑渝池 李力 曾晓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70287/30900134);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No.09C3011100);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No.10124008-2)
目的基于药用亲缘学原理,对红、黑蛤蚧药效情况进行再评估。方法通过Mega软件,采用MP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系统发育树判断红、黑蛤蚧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依此探讨红、黑蛤蚧及药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红、黑蛤蚧在系统树上相互嵌合在一起,...
关键词:黑蛤蚧 红蛤蚧 药用亲缘学 药效 
两栖动物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重复、丢失及其影响被引量:1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第6期822-827,共6页夏云 彭锐 郑渝池 曾晓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30870287;3090013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No.KSCX2-YW-Z-0906)资助~~
在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中,偶有tRNA基因重复或丢失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因与相应氨基酸转运密切关联而凸显重要.两栖类中,这些重复或丢失相对多样,可为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素材.为了解这些事件对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是否产生影响,本...
关键词:两栖类 线粒体基因组 密码子使用偏好 tRNA基因重复 tRNA基因丢失 
基于16S rRNA序列的角蟾科部分属间系统关系被引量:8
《Zoological Research》2004年第3期205-213,共9页郑渝池 莫邦辉 刘志君 曾晓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0 70 0 9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SCX2 -1-0 9);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创新工程支持
采用最大似然法 (ML法 )、最大简约法 (MP法 )、邻接法 (NJ法 )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 (A nura) 8属 17种及外群 2种共 2 5条 4 0 0bp左右的线粒体 16SrR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 ...
关键词:16SrRNA 拓扑结构 系统发育 角蟾科 物种 
Ophryophryne属在角蟾科系统发育中所处的位置及拟髭蟾族四属间系统关系被引量:5
《四川动物》2004年第3期290-295,共6页郑渝池 曾晓茂 苑宇哲 刘志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0 70 0 90项目资助;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
采用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最大简约法对来自角蟾科Megophryidae (Anura) 9属 2 0种及外群 2种共 30号标本的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 ,所用片段为线粒体 16SrRNA和cyt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表明 ,用于分析的所有角蟾科物种形成两大支...
关键词:角蟾科 系统发育 姐妹群 物种 DNA序列 
一种改进的齿突蟾动物肌肉线粒体DNA提取方法被引量:3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年第2期249-250,共2页莫邦辉 袁水全 郑渝池 郭骁才 曾晓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090(NSFC;No.30070090);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创新工程资助~~
以1号冷冻保存(-20℃)的齿突蟾标本为材料,建立一种动物肌肉线粒体DNA的快捷提取方法.取10 g冷冻保存的肌肉组织,在研钵中剪碎,液氮研磨成粉;然后加SE缓冲液混匀,转入10 mL离心管静置10 min;上清液转入2 mL的Eppendorf管,1 000×g离心10...
关键词:齿突蟾 动物肌肉 线粒体DNA 提取方法 MTDNA 
髭蟾属研究回顾被引量:5
《四川动物》2003年第4期268-271,共4页郑渝池 曾晓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0 70 0 90项目资助
本文回顾了髭蟾属动物的研究历史。这些研究集中在形态、核型和蛋白质层次的系统学 ,以及该属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方面。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髭蟾属 角质刺 两栖纲 无尾目 角蟾科 
四川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被引量:3
《四川动物》2003年第3期165-167,共3页郑渝池 刘志君 李成 牛喜塔 刘少英 冉江洪 曾晓茂 王跃招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西南基地项目KSCX2 1 0 6A项目资助
20 0 2年 9月 4~ 16日对四川省平武县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 16种 ,隶属 12属 7科。动物地理区系组成分析表明该地以东洋界西南区成分为主 ,同时周围各动物地理区的某些物种在这里交汇。建议适当...
关键词:四川泗耳自然保护区 爬行动物 区系组成 两栖动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