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作品数:6被引量:4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灾害等级清代干旱灾害明代气候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环境学报》《自然灾害学报》《水土保持通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特点与周期研究被引量:6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年第3期75-82,共8页赵景波 陈颖 周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04);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606)
通过对关中平原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小波分析,对该区清代霜雪灾害等级、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恢复了该区清代霜雪灾害发生时的最低气温。结果表明:关中平原清代共发生霜雪灾害34次,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霜雪灾害分别为2...
关键词:霜雪灾害 清代 关中平原 灾害等级 周期规律 小波分析 寒冷气候事件 
延安地区明代、清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对比研究被引量:10
《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第5期82-89,共8页赵景波 陈颖 周旗 
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项目(09JS07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5JJD770014)
根据延安地区历史时期旱灾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明清旱灾差异和气候的不同。结果表明,延安地区明代(1368-1643年)276年内,共发生旱灾115次,平均每2.4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17次,中度旱灾52次,大旱灾34次,特大旱灾12次。清代(1644-1912年)...
关键词:延安地区 旱灾差异 明代 清代 灾害等级 干旱气候事件 
北京地区明代、清代干旱灾害与气候事件研究被引量:6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9期176-182,共7页陈颖 赵景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70014);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814)资助
根据北京地区历史时期旱灾资料,利用数学统计方法中的参数区间估计研究了明清时期该地区旱灾的差异和气候的不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明代(1368-1643年)276年内,共发生旱灾166次,平均1.66年发生1次;轻度旱灾47次,中度旱灾56次,大旱灾55...
关键词:北京地区 旱灾差异 明代与清代 灾害等级 气候变干 干旱气候事件 区间估计 
明代1425—1643年北京地区干旱灾害与气候事件研究被引量:1
《地球环境学报》2011年第4期532-540,共9页陈颖 赵景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5JJD77001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808)
通过对明代1425—1643年北京地区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时期北京地区的干旱灾害等级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明代1425—1643年北京地区共发生干旱灾害160次,平均每1.37年发生1次;其中共发生轻度旱灾44次,占旱灾总数...
关键词:北京地区 干旱灾害 明代 灾害等级 气候变干 干旱气候事件 
青海湖西北部土壤入渗规律研究被引量:1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90-96,共7页赵景波 陈颖 曹军骥 张冲 胡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30B01)
通过对青海湖地区吉尔孟乡草地进行土壤入渗实验,测定孔隙度与粒度,研究了不同类型草地土壤入渗特征和土壤蓄水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低草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小,平均为1.5mm/min,高草地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较大,平均为3.1 mm/min.高草地...
关键词:土壤入渗率 低草地 高草地 青海湖 
渭河关中段近400a来洪涝灾害变化研究被引量:6
《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第2期5-8,共4页赵景波 龙腾文 陈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中地区1000年来渭河洪水变化研究"(40571004);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G0705)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600—1995年396a间渭河关中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等级和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渭河关中段在这一时段内共发生了99次洪涝灾害,平均约4a出现1次;其中轻度涝灾52次,中度涝灾35次,大涝灾...
关键词:洪涝灾害 洪灾等级 周期变化 渭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