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作品数:10被引量:18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关中平原碳库管理指数土壤养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北农学报》《土壤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系统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与提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为例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年第2期77-79,共3页王淑娟 冯在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应当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思政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构建起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多种载体协同作用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与“入脑入心”的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系统育人 实践探索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3期109-117,共9页李秀双 师江澜 王淑娟 田霄鸿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8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创新项目(QN2013075)
【目的】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层化现象)的影响。【方法】以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连续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为对象,并以临近葡萄园土壤为对照。比较2种土壤不同土层(0~5,5~15,15~30cm)速效...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钾素形态 钾素空间分布 
长期浅耕与秸秆还田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钾素含量及层化比率的影响被引量:17
《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第11期3322-3328,共7页师江澜 李秀双 王淑娟 李硕 李有兵 田霄鸿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QN2013075)资助
采用土壤分层采样和钾素化学形态分组方法,探讨连续13年秸秆全量还田与浅耕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及层化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速效钾和非交换性钾均有显著的表聚现象和层化效应,速效钾及其组分...
关键词:浅耕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层化比率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关中平原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年第4期8-15,共8页王淑娟 李有兵 吴玉红 田霄鸿 王少霞 闫小丽 朱瑞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88,31071863)
通过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运用多元方差分析及因子分析法比较评价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4种耕作措施(深松、旋耕、免耕、传统耕作)及2种秸秆管理措施(玉米秸秆还田、不还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土壤质量评价 
关中平原作物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50
《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第4期1215-1222,共8页李硕 李有兵 王淑娟 师江澜 田霄鸿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288;31071863)资助
以关中平原持续4年的小麦、玉米(麦玉)秸秆还田中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麦玉秸秆9种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LOC/TOC)、总有机碳储量(SCS)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碳储量 
长期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养分分层的影响被引量:7
《土壤通报》2015年第1期198-202,共5页姚小萌 周正朝 田霄鸿 王淑娟 党珍珍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301610);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2014KJXX-52)资助
以渭南市临渭区对农田和果园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分层现象进行研究,其中农田进行了连续13年的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分层的影...
关键词:土地利用 秸秆机械化还田 土壤养分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还田土壤活性碳、氮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第5期1166-1173,共8页把余玲 田霄鸿 万丹 李锦 王淑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79;3107186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2010)资助
探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腐解对还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方法,通过动态监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可溶性碳(DOC)和矿质氮含量,研究等量玉米根茬、秸秆、茎及叶4个部位在连续7季还田(秸秆+根茬还...
关键词:玉米残体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可溶性有机碳 矿质氮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7期167-172,共6页游东海 田霄鸿 把余玲 李锦 王淑娟 刘廷 南雄雄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9B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1179)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小麦-玉米连续轮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于2008-2010年采用2年4季的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方式 周年产量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长期地表覆盖及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8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第2期291-299,共9页王淑娟 田霄鸿 李硕 张耀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79,31071863);“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0)资助
通过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地表覆盖模式(常规、覆草、覆膜)下不同施氮水平(N 0、120、240 kg/hm2)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半湿润易旱区旱作农业选择合理的栽培组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
关键词:地表覆盖模式 施氮水平 小麦产量 土壤肥力指标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1
《华北农学报》2011年第5期222-229,共8页南雄雄 游东海 田霄鸿 李锦 王淑娟 崔娟 刘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9B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40971179)
结合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组合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秸秆还田效应,为研究区筛选合理的还田模式以及农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
关键词:关中平原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作物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