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益民

作品数:11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高粱甜高粱饲料作物杂种优势高粱种子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核农学通报》《辽宁农业科学》《作物杂志》《农业科技通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优质饲用甜高粱新品种原甜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2
《作物杂志》2005年第5期60-60,共1页李桂英 苏益民 张保明 
关键词:饲用甜高梁 “原甜1号” 选育方法 品种来源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适宜地区 栽培技术 
甜高粱的综合开发利用被引量:4
《农业科技通讯》1998年第1期6-7,共2页宋高友 苏益民 陆伟 
关键词:甜高粱 饲料作物 糖源作物 再生能源作物 开发 
几个新的饲草高粱杂交种
《核农学通报》1997年第4期20-20,共1页苏益民 宋高友 陆伟 
几个新的饲草高粱杂交种苏益民宋高友陆伟(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北京100094)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利用加工后的甜高粱秸秆渣作为饲料饲养牛、羊、猪等,同时总结出不少青贮甜高粱秸秆的技术和饲养经验,为我国畜牧...
关键词:生育期 甜高粱秸秆 粮食产量 杂交组合 穗粒重 单株鲜重 高粱杂交种 叶产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 利用研究 
甜高粱的开发利用被引量:3
《核农学通报》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宋高友 苏益民 陆伟 
介绍了对甜高粱茎秆糖分积累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高粱作为糖源。
关键词:甜高粱 开发利用 糖源 能源 饲料作物 
高粱育种工作的回顾
《核农学通报》1996年第6期256-258,共3页宋高友 苏益民 陆伟 张纯慎 廖英丹 
回顾并阐述了作者近 10年来在高粱品质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方法研究方面的概况及结果 ,介绍了育成的高粱不育系、品种和杂交种。
关键词:高梁 育种 诱变育种 杂种优势 酿造品质 
酒用高粱育种方向的探讨被引量:4
《核农学通报》1996年第4期165-168,共4页宋高友 苏益民 陆伟 
用不同类型的粳、糯三系高粱进行测配,组配成糯(A)×糯(R)、糯(A)×粳(R)、粳(A)×糯(R)3种杂交类型的组合,并对其杂种一代的主要性状千粒重、穗粒重以及籽粒品质(蛋白质、赖氨酸、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丹宁含量)进行了杂种优势...
关键词:酿酒 高粱 籽粒品质 杂种优势 育种 
高粱合子期辐照育成高淀粉不育系原906A
《核农学通报》1996年第1期37-38,共2页宋高友 苏益民 张纯慎 廖英丹 陆伟 
采用不同类型的高粱进行有性杂交,在合子期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剂量10Gy,剂量率为0.421Gy/min。在F_3M_3代选择中散穗型单株与T×624A进行早期测交,以后经5代不断选择和回交,育成一个中散穗型呈杯状、不育性稳定、配合力高、高淀...
关键词: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合子 高粱 选育 
电子束与γ射线辐照高粱种子M_1代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核农学通报》1995年第4期160-163,共4页陆伟 苏益民 宋高友 
利用对比方法研究了电子束辐照高粱干种子的M_1代效应。结果表明:电子束的辐射损伤明显大于γ射线,其半致矮剂量为40Cy,显著低于γ辐射(400Cy),电子束辐射M_1代田间株型变化范围及比例,均高于相应的γ射线辐射;与γ辐射相同,不同粒色的...
关键词:电子束 高粱 生物学效应 种子处理 
不同温度下^(60)Coγ射线对高粱诱变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核农学通报》1993年第6期267-270,共4页宋高友 苏益民 张纯慎 廖英丹 
不同温度条件下^(60)Coγ射线对高粱种子的诱变效果表明:低温辐照处理有利于晚熟和株高矮化突变,—76℃下的诱变效果最佳,共获得176个突变株,占总变异的36.82%;常温下辐照有利于籽粒胚乳质地和穗型变异,获得9株籽粒胚乳质地突变株,变...
关键词:低温 高粱 Γ射线 诱变率 
极低温条件下辐照高粱种子M_2代成熟期及籽粒品质性状的探讨
《核农学通报》1993年第5期201-205,共5页宋高友 苏益民 张纯慎 廖英丹 
79/4—263—1高粱种子在-196℃条件下用^(60)Coγ射线辐照,与常温辐照处理进行比较。在相同剂量范围内,极低温条件下辐照,M_2代成熟期及籽粒品质性状的诱变效率未见提高。在常温条件下辐照,25Gy处理的诱变效率最佳。
关键词:高粱 种子 辐照 籽粒 品质 低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