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桂生

作品数:10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湘潭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更多>>
发文主题:龙潭组延安组有机地球化学聚煤作用煤岩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与勘探》《煤田地质与勘探》《地球化学》《现代地质》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灵武煤田延安组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及地质解释被引量:1
《中国煤田地质》1999年第2期15-17,22,共4页黄昔容 许桂生 
灵武煤田的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岩系为一湖泊三角洲沉积。在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环境水介质条件的控制下,形成了富惰性组、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硫煤。上、下三角洲平原及过渡带的泥炭沼泽的煤岩煤质特征具有垂向和侧向分带...
关键词:煤岩 煤质 沉积环境 地质解释 煤田 延安组 
保和堂矿区龙潭组下三角洲平原聚煤特征
《湖南地质》1997年第4期227-231,共5页莫时旭 许桂生 黄昔容 陈晓珂 
邵东保和堂矿区龙潭组1、2煤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废弃期,3煤形成于三角洲建设期,前者聚煤条件较好。在三角洲废弃破坏期,潮汐水流对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的煤层有较强的改造作用。本文提出了潮汐对煤厚、煤质及煤岩组成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龙潭组 下三角洲平原 聚煤作用 煤矿床 
邵东保和堂矿区龙潭组煤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及成烃性能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22-27,共6页莫时旭 许桂生 黄昔容 赵仲生 陈晓珂 
利用煤岩学和热解分析方法 ,分析了保和堂矿区龙潭组煤层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及成烃能力 ,指出该区煤层的有机质具有高的产油能力 ,是较好的煤成油源岩。图 1 ,表 2 ,参 3。
关键词:有机岩石学 煤岩 成烃性 煤成气 天然气 
受潮汐影响的下三角洲平原聚煤作用被引量:1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第2期7-10,共4页许桂生 王文祥 赵仲生 陈晓珂 
湘中保和堂矿区龙潭组主要为浅水三角沉积,平原。1、2煤形成于三角洲废弃阶段,3煤形成于三角洲建设阶段,前者聚煤条件较好。在三角洲废弃期,潮流对下三角洲平原的煤层有较强的改造作用,使植物碎屑乃至表层松软氧化的泥炭在沼泽...
关键词:潮汐 腐泥煤 龙潭组 聚煤作用 煤矿床 
湘西北地区镍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论证被引量:5
《地质与勘探》1994年第3期15-19,共5页李有禹 陈淑珍 翟玉琛 戴明勋 许桂生 
湘西北地区产于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中的镍钼多金属矿床,由于它严格地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具有两套成矿系统等方面,都反映出并非陆源搬运沉积产物,而具有海底喷气作用的特征,其成矿物质来源...
关键词:镍矿床 钼矿床 矿化 物质来源 
湘西北地区镍钼多金属喷气沉积矿床的矿液上升通道和沉积盆地划分初探被引量:1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5-22,共8页李有禹 陈淑珍 翟玉琛 戴明勋 许桂生 肖武权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严格地受构造控制,矿床具有两套成矿系统,在成矿过程中,除形成镍钼等金属硫化物外,还有硅质岩(燧石岩)和硅质白云岩,并具有海底喷气作用特征,本文还结合矿床地质和矿液上升通道的地质特征,对本区镍钼多...
关键词:镍钼 多金属矿床 矿液通道 
湖滨三角洲环境的煤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1993年第2期172-178,共7页许桂生 张爱云 
本文对灵武煤田延安组湖滨三角州沉积进行了煤沉积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指出上三角洲平原、过渡带、下三角洲平原等三个亚环境及不同沉积序列,其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值都有所不同且有规律性。下三角洲平原煤和过渡带下部煤具备作为...
关键词: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 烃量 煤田 
大庸天门山地区下寒武统底部含磷块岩角砾白云岩研究被引量:1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41-45,共5页李有禹 翟玉琛 陈淑珍 戴明勋 许桂生 
湘西北下寒武统含石煤的黑色岩系中赋存多种有益矿产,对它们的成因及其物质来源。一直是使地质界感兴趣的热门课题.作者发现分布于该岩系中的含磷块岩角砾白云岩特征异常.通过对其产状、分布、成分及结构、构造等特征的研究,结合镜下鉴...
关键词:角砾岩 白云岩 含磷块岩 煤系 
利用低变质煤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探讨氧化还原作用的特征及其对成熟度评价的影响
《现代地质》1993年第1期50-56,共7页许桂生 张爱云 
低变质煤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如“A”/Cor,“H”/Cor,I_H,T(max)OEP,Pr/Ph,S_1+S_2,C_3-菲/总烷基菲等随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经受的氧化还原作用程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显示了氧化还原作用的各种特征.氧化作用以脱去一个至多个碳原子的...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氧化还原作用 成熟度 
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被引量:3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2年第6期28-32,共5页许桂生 张爱云 
利用有机地化方法解决宁夏灵武煤田延安组煤层对比的研究表明:区内2、6、7、14、17煤的某些有机地化参数,如氯仿沥青“A”含量、氢指数、产烃潜量、正烷烃碳数分布和烷基菲构成均存在明显差异,这取决于煤层沉积环境、煤化作用程度和有...
关键词:延安组 有机地球化学 煤层 对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