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惠忠

作品数:15被引量:15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气候变化气候与环境变化厄尔尼诺老红砂全新世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人类学学报》《地球学报》《中国沙漠》《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香港西贡壕涌新石器以来的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被引量:6
《热带地理》2011年第4期339-345,共7页杨士雄 郑卓 谭惠忠 张镇洪 王宏 李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128;40730103);香港康乐文化事务署资助项目
香港壕涌遗址西区发现了中晚期新石器遗存,本中通过对该遗址剖面的沉积特征、孢粉和植硅体分析,重建了该遗址的堆积过程,其沉积序列表现为滨河床浅滩―河口海湾泻湖―河漫滩沼泽―农耕地等变化过程。出土石器、孢粉和植硅体均揭示新石...
关键词:壕涌遗址 新石器 孢粉 植硅体 环境考古 
南海北部长湾风暴潮贝壳堤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被引量:4
《地质学报》2010年第12期1829-1838,共10页王为 李平日 谭惠忠 许刘兵 黄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1020;495170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05836)资助成果
南海北部长湾贝壳堤是一典型的风暴潮成因贝壳堤。该贝壳堤的横向、纵向露头和钻孔所显示的地层结构、层理特征、粒度特征、14C测年、物质组成、贝屑种属生境及当地风暴增水高度和地壳升降幅度表明:①贝壳堤由风暴沉积组成,是风暴潮增...
关键词:贝壳堤 风暴潮增水 沉积特征 发育模式 
古树——古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实证被引量: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9-12,共4页李平日 谭惠忠 
广东近年发现许多地下埋藏的古树。经过14C年代测定和树种鉴定,获知其死亡年代最早的距今已1万多年,新的仅百余年。死亡树种有属暖温带的山桐子树和隆兰,也有热带南亚热带的青皮树和水松树等,反映了古代的气候变化。树洞黏附的微体生物...
关键词:古树 气候 环境 广东 
埋藏古木的树轮碳同位素作为古气候变化代用指标的可能性被引量:6
《地球学报》2006年第6期577-582,共6页孙艳荣 崔海亭 刘鸿雁 李平日 谭惠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071082)资助。
本文对广东不同时代、不同树种的埋藏古木树轮纤维素碳同位素序列研究发现:樟树和山桐子分别在相对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其树轮δ13C值相对越偏正。结论如下:(1)古山桐子反映冰后期的冷凉气候;(2)古樟代表中全新世的潮湿热带气候;(3)...
关键词:埋藏古木 树轮碳同位素 气候变化 
香港深涌黄地峒遗址试掘简报被引量:8
《人类学学报》2006年第1期56-67,共12页吴伟鸿 王宏 谭惠忠 张镇洪 
深涌黄地峒遗址是香港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初步调查、试掘后认为,这是一处打制石器加工场,其范围之大(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50m)和石制品密度之高(试掘10m2,出土及采集石器3261件)实属罕见。出土石器种类比较丰富,旧石器...
关键词:黄地峒遗址 打制石器加工场 旧石器时代晚期 香港深涌 中国南方 
广东韶关南华寺水松的年代及生境初步研究被引量:6
《热带地理》2004年第4期321-325,共5页李平日 谭惠忠 刘禹 宋丽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0241003);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通过树轮钻取样及查考历史资料,论证南华寺水松栽种年代分别为明代正德十四年、清代康熙初年及清代同治末年。取水样作化学分析及收集近数十年环境观测资料,分析水松荣枯的原因。认为环境污染及不恰当人为活动是多株水松枯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水松 年代 生境 广东韶关南华寺 
广东阳春现代樟树树轮宽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4
《生态学报》2004年第9期2077-2080,共4页邢秋茹 刘鸿雁 孙艳荣 崔海亭 戴君虎 李平日 谭惠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 0 0 710 82 )~~
树木年轮方法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和易于获取复本等 ,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受树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树轮研究工作开展较少。通过广东阳春过渡热带现代樟树树木年轮宽度的变化 ,发现秋季降...
关键词:树木年轮 过渡热带 香樟(Cinnamonum camphora) 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 
广东现代樟树树轮纤维素的碳同位素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被引量:12
《地球学报》2003年第6期505-510,共6页孙艳荣 崔海亭 穆治国 刘鸿雁 李平日 刘玉琳 谭惠忠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0 0 710 82 )资助
本文对广东阳春河的樟树树轮纤维素Δδ13 C序列研究发现 ,厄尔尼诺对树轮C同位素的高频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一般是厄尔尼诺强度高峰期所对应年的下一年树轮Δδ13 C值较低。通过谱分析发现 ,树轮记录的Δδ13 C序列变化中2~ 3...
关键词:樟树 树轮纤维素 碳同位素 厄尔尼诺 △δ^13C序列 分馏 
贝壳堤的形成与风暴沉积——以广东台山长湾贝壳堤为例被引量:3
《热带地理》2003年第3期209-213,共5页王为 谭惠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5 170 13 )
台山市西南部沿海有一条由典型风暴潮沉积堆积形成 ,出露高度远高于现代风暴潮增水面的贝壳堤。根据贝壳堤出露的横向与纵向剖面以及横剖面上的 3个钻孔的形成年代、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风暴潮在贝壳堤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侵...
关键词:贝壳堤 风暴沉积 全新世 华南海岸 广东 海岸线 潮滩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胶结 
闽粤沿海老红砂的热释光测年被引量:13
《中国沙漠》2001年第4期393-396,共4页谭惠忠 吴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顶目 ( 4 96 710 12 )资助
采用再生热释光法对来自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的 39个老红砂样品进行了测年 ,其年龄约在 0 9~ 6 8万年之间 ,表明闽粤沿海的老红砂是晚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风成沉积。
关键词:老红砂 再生热释光测年 福建 广东 风成沉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