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高云

作品数:8被引量: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茶树茶尺蠖性行为习性研究生物学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蚕桑茶叶通讯》《中国农学通报》《植物保护》《茶业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茶蚜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类、发生规律及其保护和利用被引量:13
《茶业通报》2009年第2期59-61,共3页高旭晖 梁丽云 杨云秋 郑高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资助(2005KJ394ZD)
文章列出了我省茶园中与茶蚜相伴而生的捕食性昆虫天敌(包括蜘蛛)18种,主要有4类:蜘蛛类、瓢虫类、食蚜蝇类和草蛉类;对4类天敌中的一些优势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控害作用做了简明的分析,如草间小黑蛛、八点球腹蛛,异色瓢虫、...
关键词:茶蚜 捕食性天敌 发生规律 保护利用 
茶云纹叶枯病病原菌侵入与叶位关系研究被引量:6
《植物保护》2008年第2期76-79,共4页高旭晖 郑高云 梁丽云 杨丽丽 杨云秋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005KJ394ZD)
采用茶园调查和室内接种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茶云纹叶枯病病菌(Colletotrichum camelliae)侵入与不同叶位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病害症状主要出现在成、老叶上。2006年嫩叶组、成叶组和老叶组3处理的病叶率分别为0.89%、18.89%、...
关键词:茶云纹叶枯病 分生孢子 附着胞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茶树抗虫性的物质基础被引量:7
《茶业通报》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郑高云 梁丽云 杨云秋 高旭晖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2005KJ3942D
茶树抗虫性可分为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三种类型。不选择性和抗生性的形成都有其化学物质基础和形态结构基础。害虫与茶树的交互作用物质,如生物碱、有机酸和酮类等物质,树表的体毛,角质层和蜡质层等结构对害虫均能够形成一定的抗性...
关键词:茶树 抗虫性 化学基础 形态结构 生理补偿 
茶树抗病虫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福建茶叶》2008年第2期8-11,共4页杨丽丽 郑高云 梁丽云 杨云秋 高旭晖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005K1394ZD
围绕茶树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研究状况作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建立茶树品种抗性评价体系、筛选兼抗多种病虫品种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茶树 病虫害 抗性机制 研究进展 
茶尺蠖性行为习性初报被引量:11
《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第2期339-342,共4页杨云秋 宛晓春 郑高云 高旭晖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皖南山区茶园主要病虫成灾规律与无公害控制机理"(KJ394ZD)
【研究目的】通过对茶尺蠖的性行为习性进行详细观察,掌握茶尺蠖性信息素释放规律;【结果】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5.33d、4.31d,性比为1:1.22。羽化主要集中在18:00~凌晨2:00,而交尾时间在21:00~24:00,其中23:00左右是交尾高峰;【结论】...
关键词:茶尺蠖 性信息素 羽化 交尾 产卵 
茶树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被引量:3
《蚕桑茶叶通讯》2007年第4期33-34,共2页梁丽云 郑高云 高旭晖 
关键词:茶树害虫 预测预报 无公害茶叶生产 数理统计分析 化学合成农药 有机茶生产 发生趋势 变动规律 
茶尺蠖生物学习性研究被引量:39
《植物保护》2007年第3期110-113,共4页高旭晖 宛晓春 杨云秋 郑高云 沈强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资助项目(KJ394ZD)
本试验对茶尺蠖的生活习性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成虫羽化后,大多于次日晚20:00~凌晨01:00交尾,交尾高峰集中在22:00~23:00,翌日黄昏开始产卵,20:00~00:00产卵最多。不同叶位饲养幼虫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关键词:茶尺蠖 性行为 交尾高峰 生长速率 
茶树病原真菌侵染初期的病理分析
《福建茶叶》2007年第2期23-24,共2页高旭晖 杨丽丽 郑高云 梁丽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科研计划项目资助;2005KJ394ZD
茶树病害种类很多,大多是由病原真菌侵染所致。其侵入机制可分为诱导侵入和主动侵入。通过分析诱导侵入和主动侵入的条件与程序,茶树病原真菌在组织内的寄生和扩展,茶树细胞和组织对病原真菌的防卫反应,旨在为茶树主要病害的无害化治理...
关键词:茶树病害 病原真菌 诱导侵入 主动侵入 防卫反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