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加

作品数:39被引量:7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建筑建筑建筑艺术传统建筑建筑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青少年科技博览》《南方建筑》《科学中国人》《北京规划建设》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筑之艺术性:形式美+象征性
《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4期4-11,共8页吴焕加 
讨论何为形式美,形式美与建筑的关系。比较黑格尔、恩格斯等人的观点,认为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性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多样复杂,不必统一。包括建筑在内的器物——非纯粹艺术品领域,根本问题是形式与功能。建筑形式美受制于建筑自身必...
关键词:形式美 象征性 内容 功能 流变 中国 
建筑形象那些事
《建筑史学刊》2021年第3期5-13,共9页吴焕加 
本文从建筑学学科特殊性出发,讨论了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题。基于相关建筑理论文献的梳理,以及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知识界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思想,结合近现代建筑创作的实际案例,将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观点,...
关键词:建筑学 中学与西学 体用 形式与内容 形象与要素 
山高水长——重温梁思成先生之哲匠精神被引量:1
《建筑学报》2021年第9期78-89,共12页张利 张昕 蔡君馥 吴焕加 楼庆西 郭黛姮 张锦秋 王瑞珠 黎志涛 左川 马国馨 庞凌波(整理) 
2021年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人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缅怀梁先生,重温梁思成先生在开创中国建筑学研究、建筑学科发展及建筑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清华建筑哲匠精神,清华...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先生 建筑学家 建筑学科 创办人 建筑系 哲匠 
体大而虑周——两本大书初读感言
《建筑学报》2015年第7期116-118,共3页吴焕加 
得到两本大书:《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及《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中国工程院1913高端论坛文集)。两书都是程泰宁先生主持的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和产物。清代学者章学诚对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的评价是“体大而虑周”...
关键词:建筑理论 当代中国建筑 清代学者 中国工程院 人说 当代建筑设计 发展战略 程泰宁 个人兴趣 设计现状 
中国建筑 百年变局
《建筑学报》2014年第8期107-111,共5页吴焕加 
清同治十一年(1872),李鸿章指出,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此语一出,不胫而走.他的话简明扼要,是对中国时局的深刻概括.自西周到清晚期的3000年,中国经过多次朝代更替,经过数度异族入侵,屡生变局...
关键词:中国建筑 工业革命 李鸿章 近代化 社会 
建筑创作与接受理论
《建筑创作》2009年第8期164-165,共2页吴焕加 
文学研究中的接受理论先前,文学理论界有一派注重研究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另一派认为作品最重要的是文学性,即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等.相同的是两派都着重于作家和作品文本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创作 受理 作品 文学 
标志性建筑的五十年
《中州建设》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吴焕加 
从上世纪中期到今天,五十年过去了,同五十年前相比,我国的建筑文化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建筑文化包容广泛,而建筑艺术是其中重要而显眼的方面。从艺术学的角度看,建筑艺术是很特别的一个门类。黑格尔把建筑排在五种艺术之首(其后方...
关键词:标志性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文化 艺术学 黑格尔 
标志性建筑50年——当代中国建筑艺术风尚的嬗变被引量:7
《建筑师》2009年第1期5-8,共4页吴焕加 
引言。从上世纪中到今天,50年过去了,现今我国的建筑文化同50年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建筑文化包容广泛,建筑艺术是其中重要而显眼的方面。这里谨就我国建筑艺术风尚50年来的变化,做些初步的考察。
关键词:建筑艺术 标志性建筑 当代中国 嬗变 建筑文化 
城与人——关于北京城
《南方建筑》2008年第2期14-17,共4页吴焕加 
通过对历史文化古都——北京城几百年来的历史发展及旧城重建过程的详尽描述,阐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与建设的矛盾问题,提出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扬弃观点。
关键词:北京城 保护与建设 肯定与否定 扬弃 
从北京看城市建设发展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13,7,共7页吴焕加 
本文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北京的改造与建设问题,指出扬弃是建设和发展的必然形式。作者以城市生活环境的变化为例,回顾近百年的发展,认为发展仍然是主线索,要考虑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现实。北京需要保护,但是必须变化,不能成为凝固的博物馆。
关键词:北京 城市 建设 博物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